萨达特遇刺事件

更新时间:2024-06-16 16:58

由于移花接木方式要有“内线”才能达成,再加上世界各国对军警及重要保安人员的录用、选拔程序较为严格周密,因此是恐怖分子较少采用的方式,但该方法一旦得逞危害性极大。比较典型的案例为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事件。

事件经过

1981年10月6日,埃及政府按照惯例在开罗近郊纳斯尔城的胜利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阅兵仪式时,通过检阅台前的炮兵方队中,一辆拖着榴弹炮的牵引车突然偏离规定行驶路线,在检阅台前面停下,从车上跳下一名带枪的上尉军官,一边向检阅台狂奔一边掷出了一枚手榴弹。同时,炮车上一名机枪手向检阅台上的萨达特总统射击,当即击中了萨达特总统的颈部。

应当说,埃及当局在阅兵安全工作方面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阅兵当日,在离正式开始还有2个小时的时候,埃及国民警卫军司令马斯大林里将军曾亲自检查了一遍检阅台。军方在检阅台前筑有一堵齐肩高的矮墙,这墙可以从正面挡住任何企图冲到总统身边的人。在矮墙的前面和检阅台上安排有大量身穿便服的秘密警察

恐怖分子如何躲过层层检查而实施刺杀行动的呢?这次行刺行动的主犯——陆军上尉哈立德·艾哈迈德·沙乌其·伊斯兰布利是“伊斯兰崛起”组织中激进派的一员。该上尉军官不仅被选中参加10月6日的阅兵式,而且是率领一支由12辆炮车组成的炮兵分队参加阅兵。哈立德受领参加并率队参加阅兵式任务后,立即物色了3名同伙,其中1名是从军队退役的特等射手。然后他在阅兵当天对所率领的炮兵分队中的3名士兵谎称由于阅兵安全考虑,他们的位置将由3名国家情报人员来代替。于是行刺人员轻易混进了参加阅兵的炮兵车队,躲过了层层安全检查,最终实施了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

遇刺现场

非常巧合的是萨达特遇刺现场和他的埋葬地就在咫尺,原来萨达特也葬在埃及无名英雄纪念碑旁。

纪念碑的本意是为了纪念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1975年10月6日,也就是战争之后两周年之际,工程正式完工,萨达特总统亲自揭幕,他没想到,6年后,自己也被葬在了这个仿古埃及法老陵墓、象征永恒与升华的金字塔式建筑中。

这里就是叫纳赛尔城的地方,穿城而过的宽敞大街上,有一座看上去很像金字塔的建筑,那就是埃及前总统萨达特的长眠地,也是埃及无名英雄纪念碑的所在地。

萨达特的墓由三个身着古埃及服饰的卫兵守护着,墓碑上几行娟秀的阿拉伯字十分醒目:

虔诚的总统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战争与和平的英雄

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伊斯兰历1401年12月8日

公元1981年10月6日

与纪念碑隔街相望的,就是萨达特遇害的检阅台。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身着崭新的元帅服,在那儿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十月战争”胜利8周年,却突然遭枪手暗杀。萨达特遇刺后,埃及为萨达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葬礼。

萨达特的长眠之地雄伟、壮观,其造型巧妙,与世人皆知的金字塔一脉相承,因而成了开罗的标志性建筑,有“当代金字塔”之称。正是“当代金字塔”纪念当代英雄!

访问埃及的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差不多都要到这里拜谒萨达特墓,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萨达特遇刺后,前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继任埃及总统。

萨达特生平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1918年—1981年),埃及著名政治领袖,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1918年12月25日,萨达特出生于尼罗河三角洲曼努菲亚省的阿特布库姆村。当时埃及正处于英帝国主义统治之下。萨达特幼年进过乡村私塾,曾熟读《古兰经》。1925年起,在开罗上小学和中学。古老的文明之乡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1936年,萨达特考入皇家军事学院,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在通讯部队任职,并开始同埃及的一些政党进行接触,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9年,在纳赛尔的大力支持下,萨达特组织了秘密的“自由军官组织”,提出“为埃及而进行组织和行动”的口号,并通过该组织在军队中结交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军官,宣传埃及独立的思想。1942年和1946年,萨达特因从事反对英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秘密活动而两次被捕入狱。虽屡遭挫折与不幸,但他争取民族解放的信念更坚定了。

1950年,萨达特在纳赛尔的帮助下,重返军界,恢复上尉军衔,在驻加沙腊法地区的部队中任职,后晋升上校。“7·23”革命后,萨达特先后担任过政府机关报《共和国报》主编、国务部长、埃及伊斯兰大会主席、民族联盟总书记、国民议会议长、副总统等职务。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病逝,萨达特任临时总统。10月15日,他以90%的选票,宣誓就职正式大总统。

萨达特上台伊始,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埃及迅速出现一个被萨达特称之为“希望的时代”。他废除了纳赛尔时期对“反动资本家”进行“监管”的决定;宣布“言论自由”,取消新闻检查,释放纳赛尔时期关押的政治犯;并决定在社盟内建立“多论坛”,后实行“多党制”,进行“民主对话”。

1973年10月6日,萨达特总统亲临前线作战指挥部,指挥举世闻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一举突破“巴列夫防线”,雪洗了因1967年“6·5”战争所蒙受的耻辱,收复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失地,打破了以色列自吹自擂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它使世界各国看到埃及有能力作出军事抉择,为以后和平解决阿以冲突问题铺平了道路。

1976年3月,萨达特同意成立三个“论坛”,分别代表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年底,这三个组织改组为政党,从而打破了“7·23”革命后不准建立政党的规定,使埃及向民主政治迈进了一步。

1978年,萨达特宣布成立新的政党——民族民主党,作为执政党取代社盟,萨达特任该党主席,同时宣布修改宪章。在经济领域,萨达特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

在外交政策上,萨达特推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力图打破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谋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

“十月战争”后,萨达特总统意识到战争不能解决埃以问题,他不顾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对和超级大国苏联的阻挠,以其不同寻常的胆识,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

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萨达特作出惊人之举——访问了以色列并在其议会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说。1978年9月18日,在美国的斡旋下,埃以双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次年3月26日,又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持续30年多年的战争状态。为了表彰他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诺贝尔和平奖评议委员会和国际记者协会于1978年12月和1979年11月,先后授予萨达特“诺贝尔和平奖”和“哈马舍德和平奖”。萨达特把他得到的16.4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他的故乡,以发展那里的经济建设。但萨达特此举在阿拉伯世界受到了强烈反对,埃及为此被阿盟开除并受制裁,在国内他受到了反对,极端宗教分子和反政府分子对他极端仇恨,以至于他在埃及庆祝十月革命八周年阅兵式上突遭枪击身亡。

萨达特总统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在他的身上融会了政治家、记者、战士和知识分子的各种因素。他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德语,并且能像阿拉伯人一样说波斯语。他喜好演说,虽然偶尔口吃,但并不妨碍他发挥雄辩天才。他声音宏厚、抑扬顿挫,被誉为中东最精通阿拉伯语的演说家。他曾经一口气演说过8个小时,令广大听众如痴如狂。

主谋获释

据2003年10月新闻报道:埃及媒体近日透露,在埃及前总统萨达特遇刺22周年之际,曾下令暗杀他的极端组织头目祖赫迪在监狱中服刑22年后,已于2003年8月25日获释并回到家乡。

祖赫迪的获释又勾起了人们对1981年那震惊世界的一幕的回忆。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内政部长哈比卜·易卜拉欣·阿德利称,现年51岁的祖赫迪在狱中表现良好,悔过自新态度诚恳,现刑期已满,另外他身患心脏病和糖尿病,所以将其释放。根据埃及法律,终身监禁通常意味着25年徒刑,9个月为1个服刑年,因此祖赫迪事实上已超期服刑4年。

2003年6月,祖赫迪在狱中接受了《华盛顿时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对记者表示,对杀害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一事一点也不懊悔。

然而,在2003年7月接受一家阿拉伯语报纸的采访时,祖赫迪称,萨达特是一位“烈士”,当初的刺杀行动是错误的。他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将会防止刺杀事件的发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