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0 14:25
葛懋春(1926—1996年),安徽肥西人。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葛懋春,又名方晓虹,曾与庞朴共同使用笔名鲁春龙。1926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刘河乡葛大郢,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1946年8月毕业于舒城晓天安徽第七临时中学。同年9月,由于仰慕青岛风光,放弃家乡的安徽大学,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开学后不久,即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与进步同学组织历史研究会,研读马列著作。其间,师从华岗、杨向奎、赵纪彬,发表毕业论文《从昌潍土改工作中看封建剥削》。1951年,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担任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兼秘书,达六年之久。他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在自觉顺应并推进新政权总体政治格局的思想指导下,大力促进学术繁荣。如果说华岗在解放后有学术传人,葛懋春先生当名列前茅;如果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有华岗一系,葛懋春先生应是重要成员。
早在20世纪60年代,葛先生就曾与庞朴先生编纂《历史科学概论大纲》。粉碎“四人帮”后,他是最早倡导史学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最早推出相关成果的历史学家。他在国内最早招收史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最早组织学界力量出版《历史科学概论》教材。他很早就敏锐地看到,史学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他是我国史学理论界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
葛懋春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葛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以逻辑严整、思维细密、框架圆满、思想性强见长。在他笔下,所有材料都是鲜活的,都紧扣论证的主题,不枝不蔓,在“应有尽有”中做到了“应无尽无”。这种颇具哲学思辨意味的研究特点,得益于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也验证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水平。
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系统,包含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的全部阶段与样式,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占据重要位置。他立足于原典马克思主义、列宁与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体性与一贯性,以之观察思想事实,得出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任务的结论,很多著述由此而带上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著述饱含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认真执著的钻研精神,时常闪耀出思想的光华。
毋庸讳言,他的许多观点已经只是具有思想史的价值,但其中所深蓄的思辨精神与思想光华,还值得后人去发掘和弘扬。我们应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去深入发掘其精神遗产中积极和闪光的内容,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思想史研究当中一种正当的、负责任的立场。
《基础与上层建筑》,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
《枣庄煤矿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
《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齐鲁书社,1979年;
《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中国现代史论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史论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
他一生坚定信仰唯物史观,虔诚学习马列主义,爱党爱国,赓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知识形态与意识形态,配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在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历史科研组织、历史教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论修养深厚,思维细密,下笔严谨,作品大气;为人率真,尊师重教,不苟言笑,气质高贵,深受史学界尊重,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