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3 18:23
葛洲(Gězhōu) 在汕头市区南部。西北濒汕头港。葛洲社区居委会位于达濠街道东北面,深汕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海湾大桥延伸村岭,交通十分发达。
辖区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总人口8139人,共2064户,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万人,为区重点侨乡。
因昔时村址盛长葛藤,且处海岸沙洲之滨,故名。宋代建村于北山山麓,时称清江乡。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因屡遭海寇抢劫,迁村于凉亭。后又遭洗劫,再迁今址。向属潮阳县砂浦都(其中“西畔村”属招收都)。1946年与东湖、澳头合为“潮光乡”,属潮阳县,1950年自成一乡,1957年又与东湖并称“潮光乡”,1959年改称大队,1975年归属礐石公社,1984年达濠区成立后,仍为一乡,1987年属达濠街道办事处。有“华侨新村”的美誉,是广东省两个有“华侨新村”美誉的侨乡其中之一。
据1988《达濠区地名志》葛洲村条:“葛洲村村民漂海过洋历史较早,十九世纪初,陆续有人到东南亚等地谋生。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该村侨居国外华侨及港澳同胞5100人,,侨眷及港澳同胞家属占总人口88%,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其中旅居越南的最多,故越南西贡掺石有“小葛洲”之称。经济向以农业和侨汇为主。”聚落呈块状分布,耕地面积2283亩,主要种植水稻、蒜苗、生芋、大蒜、生姜等。山地面积5000亩,广种相思、松、柏、木麻黄及“朴仔”树(番石榴)等。早年有柑桔场(现大多已荒废或改为它用)。现存一综合性果园,主产荔枝、芒果、石榴、龙眼、木瓜、无花果、柑桔、甜杨桃等。该村出产的甜杨桃,肉厚味美,属于无公害水果,是一名产。浅海养殖以对虾、蟹、蚝为主,近几年浅海捕渔业发展较快。工副业以加工、建筑、运输业为主,共有手袋厂、电子厂、卫生用品厂、东通文具厂等五间厂房。
村内建有小学、初中,共同办学,合称:葛洲学校,和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馆、活动广场,均是由已故香港华侨慈善家张恭良先生、张恭荣先生捐建。
葛洲侯来壬——1988《达濠区地名志》侯来壬
在葛洲村道入口处,名称由来未详。面积450平方米,海拔16米。该处昔为海水所及之处,是一水涯,涯下尚存海水冲刷痕迹。由于海相发育,前面一片滩地,已改造成耕地。现为一山崖,崖下有小岗及巨石垒叠。崖壁及巨石上虬榕横干,茂林修竹,蓊郁葱茏,中有山峡小路,宽1米余,两边石壁如门,其势甚险,昔为葛洲至达濠必经之道。
葛州摩崖石刻——葛州摩崖石刻共4处,分置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达濠街道办事处葛州社区葛州村道葛州敬老院对面,立面总面积为183.5㎡。其中“乡关石刻”为阴刻行楷书,分刻于形似两扇门的石壁上,其势甚险,“乡”字高2m,宽1.65m,为清代张兆琨所书;“关”字高1.75m,宽1.55m,为清代张兆禧所书;其上方东北向有“天南锁钥”正书阴刻四字,字径1 m,侧面西北向有“潘安如此石,芷兰为金碧”,附近东北向有“龙蟠虎踞”等清代正书摩崖石刻。葛州乡关石刻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清代文人活动研究价值。
张兆熺,字紫垣,号士真,原籍甲江,称甲江老叟,清举人,寓达濠葛洲乡,筑书室于葛山岭下,因葛乡环山,故书屋称为环山半庐。其笔迹于葛洲不少。葛乡大道两旁二巨石,若门户然,由手书“关乡”二大字,每字大约四尺,又石门口有岩石书有“天南锁钥”四大字。在达濠青云岩十八石洞大岩石上题‘三生’二大字,旁并题诗一首云:‘山水留名亦夙因,一时翰墨百年新。扫苔他日摩残碣,尽是三生石上人。’ 这些题字均为行草,颇具特色,用笔飞动腾跃,起伏跌宕,造成点书方圆交错,线条精细相间,尤注重整体的章法布白,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密错综有序,天然质朴。
张恭荣,祖籍汕头市达濠街道葛洲乡,1924年11月28日出生于香港,年幼时在香港受教育。15岁父亲辞世,由长兄张恭良送往上海求学。18岁弃学从军抗日,加入了第一批伞降部队——鸿翔部队。1945年日军投降,返港后立即入读“香港电讯专业学校”。1948毕业,加入了航海事业。1950年,返回香港协助兄长恭良开设西医房。后从商,为恭荣企业有限公司、荣利(港深)运输有限公司、香港电讯传呼公司董事长。汕头市荣誉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