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22:24
董干镇,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地处麻栗坡县东北部,东与富宁县木央镇隔河相望,南连越南同文县,西邻麻栗坡县铁厂乡,北靠广南县黑支果乡,镇人民政府距麻栗坡县城11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5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董干镇户籍人口为49256人。
1950年至1954年,董干镇境域为麻栗坡市第四区。
1955年至1957年,为麻栗坡县董干区。
1970年至1983年,为董干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改董干镇。
2005年4月,新寨乡并入。
截至2011年末,董干镇辖董干、长槽、白沙杠、者挖、普弄、马坤、马林、马崩、麻栗堡、嘎啊、永利、回龙、马波、新寨、马龙、董来、和谐、新队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5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董干镇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和谐社区、新队社区、董干村、长槽村、白沙杠村、者挖村、普弄村、马坤村、马林村、马崩村、麻栗堡村、永利村、嘎啊村、回龙村、马波村、新寨村、董来村、马龙村;镇人民政府驻董干街上。
董干镇地处麻栗坡县东北部,东与富宁县木央镇隔河相望,南连越南同文县,西邻麻栗坡县铁厂乡,北靠广南县黑支果乡,镇人民政府距麻栗坡县城11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54平方千米。
董干镇境内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区为主。主要山脉有天平山、苗皇帝山等,境内最高点天平山位于镇西北部,海拔1926米;最低点南利河位于镇东北部,海拔600米。
董干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9.4℃,极端最低气温5.5℃(2008年10月1日);7月平均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29.5℃(2009年11月10日)。最低月均气温9.5℃(2010年8月),最高月均气温24.2℃(2011年5月)。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40天,最长达350天,最短为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1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4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0天,最多达120天(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董干镇境内河道属南利河系明江支流。南利河位于境内东北部,发源于西畴县,呈南北向及南东向,经坪寨、八布流入越南,汇入明江,境内流程54千米,年径流总量4亿立方米,年排涝量6.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556.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1.4立方米/秒。
董干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董干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锌、煤,未开采。
2011年,董干镇有耕地面积47326亩。
截至2011年末,董干镇辖区总人口478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15人,城镇化率3.2%。另有流动人口300人。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辖区人口46544人,男性2.4万人,占51%,女性2.26万人,占49%;14岁以下11589人,占25%;15—64岁30903人,占66%;65岁以上4052人、占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665人,占49%;有苗、壮、彝、瑶、蒙古、仡佬6个少数民族,共23879人,占51%。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苗1个民族,达1842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7%。
截至2019年末,董干镇户籍人口为49256人。
2011年,董干镇财政总收入236万元,比上年增长34.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0.29万元,增值税50.71万元,企业所得税40万元,资源税35万元,城镇住房建设税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7.5%、6.7%、6.5%、6.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21元。
2019年,董干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
2011年,董干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18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7.2%,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58万吨,其中水稻0.3万吨,玉米0.9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烤烟种植面积3330亩,产量450吨。
2011年,董干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5.91万头,年末存栏4.07万头;牛饲养量0.71万头;羊饲养量0.81万只;家禽饲养量23.5万羽,上市家禽18万羽,生产肉类6966吨,其中猪肉5734吨,牛肉714吨,羊肉161吨;禽蛋143吨;畜牧业总产值1.05亿元,森林覆盖率52%。
2011年末,董干镇有商业网点765个,职工215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出口9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主要商品有化肥、粮食、电器、布匹、五金交电等。
2011年,董干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0.37%,实现税收129万元。其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2家;各类存款余额17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8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董干镇邮政业务收入0.83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40万元。
2011年末,董干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8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40所,在校生435人,专任教师2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55人,专任教师1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0.1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9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88.84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24.3%、25%、9.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4%,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1年末,董干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4人,经营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37人,农村实用人才37人。
2011年末,董干镇有村文化活动中心51个,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64个,藏书3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84人。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1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0.6%,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城寨白倮文艺队、核桃湾花倮文艺队、马林苗族文艺队。
2011年末,董干镇有卫生室16个;病床40张,固定资产总值7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注册护士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人、执业(助理)医师0.1人、注册护士0.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万人次,住院手术1224台次,出院病人0.34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48万人,参合率97.38%;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1‰。
2011年,董干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6户,人数416人,支出10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207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医疗救助55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0人次,共支出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50人次,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67户,支出15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94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医疗救助7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757人次,共支出41.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0.8%;农村临时救济65人次,支出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0人,紧急转移安置5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0亩,倒塌房屋60间,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救灾支出80万元,比上年增长0.3%。
2011年,董干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6518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1家,床位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0418人,参保率9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14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06人,比上年末增加1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8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3204人,比上年末增加136人。
2011年末,董干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5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95%;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4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3.6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8万件,征订报纸0.09万份、期刊0.53万册。
2011年末,董干镇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57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比上年增加4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250千米,主干电缆达5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3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2万户,比上年增加30户。
2011年末,董干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3千米,生产能力88吨/日,生活用水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5吨。
2011年末,董干镇镇区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5台,总容量10.5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4条,总长度246.3千米,用电负荷540千瓦,是南方电网公司确定的四个重点乡村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0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85.5%,供电可靠率98.6%。
2011年末,董干镇镇区供加气站1个,煤气用户350户,居民用户350户,燃气普及率为7%,月煤气每户平均用量4立方米。
2011年,董干镇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客运总量10万人次,货运总量3万吨。境内县道公路1条,273个自然村通公路,3个自然村为柏油路路面,总长26千米;2个自然村为弹石路路面,总长25千米;32个自然村为砂石路面;236个自然村为土路;车站3个,2011年,客运量10万人次,货运量3万吨以上。2011年末,镇区规划面积1.3平方千米,已建面积0.9平方千米;有街道6条,新建1条,扩改1条,街道总长4.5千米;街道硬化6条,道路铺设面积0.2平方千米。
董干镇因镇政府驻董干村而得名。董干系壮语,董,指坝子;干,指黄果树。意为黄果树坝子。
民族节日
董干镇主要节日有花山、红饭、赶花街、盘王等节日。
苗族有正月初的采花山节。苗族同胞们唱歌跳舞,青年们结交朋友。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初的“风流街”,七月初一的“花饭节”,“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三月初的“风流街”,壮族同胞们唱歌跳舞,青年们结交朋友。“陇端”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
瑶族婚俗
瑶族婚俗很有特色,一是“招郎”(入赘)传统,二是“拿兰子”的自由恋爱方式。招郎上门是普遍现象,没有女孩的人家还要“接”一个女孩,为的是长大“招郎”以延续家族。招郎后又有“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方家后,要改从女姓。“两不辟宗”结婚后对两家的生产生活要轮流照顾,所生子女头胎随母姓,二子随父姓。这说明妇女的地位较高。“拿兰子”指在节假日成群姑娘,手提精致的、盖花手帕的小竹篮去求偶,同时也有成群结队的青年小伙找对象,看中了哪位姑娘,趁其不备抢走花篮,装入点心,再送给姑娘,于是双双走出人群,到僻静幽雅的地方对歌,谈恋爱,以增进彼此了解。还可以多次约会,直到双方满意。其瑶族男子满12周岁要举行过法仪式也很有特色。
民族服饰
董干民族服饰多种多样,男子较简单,妇女服饰较复杂,因地而异,喜戴银耳环、银扣、银链、银圈等等,重者数十两,行走起来铿锵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