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恂

更新时间:2024-04-18 12:48

董恂(1807年-1892年),初名椿,科举后改名醇,同治帝即位后避帝讳,改名恂,字忱甫,号酝卿,江苏扬州邵伯镇人,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权大臣。

生平经历

道光二十年(1840),考中进士,选户部主事

道光二十六年(1846),随祁寯藻文庆前往天津查办长芦事件,作《问津记》。

咸丰帝即位,由祁寯藻保举,授奉政大夫,历任福建司主事、湖南司主事。

咸丰六年(1856),由大学士文庆奏留郎中上行走。历任直隶清河道顺天府尹户部右侍郎

同治元年(1862),署三口通商大臣,总理署治事,置其堂曰“ 绿肥红瘦之轩” 。

同治四年(1865),充殿试读卷大臣,录取崇绮状元,是清代第一个旗人状元。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同治五年(1866),授兵部尚书

同治七年(1868),兼署户部尚书

同治八年(1869),调补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权大臣,遵命便宜行事,办理互换条约等事宜。

光绪六年(1880),以年老,上谕“ 毋庸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

光绪八年(1882),被张佩纶所弹劾,以年老体衰开缺,居家读书。

光绪十八年(1892),卒。

文学作品

董恂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撰有《江北运程》(40卷) 、《楚漕江程》(16卷) 、《甘棠小志》(4卷) 、《随轺载笔七种》、《荻芬书屋诗文稿》、《俪白妃黄楹联》以及手订《还读我书室老人年谱》等多种近百卷

同治三年(1864),董恂翻译了美国人郎费罗的《人生颂》一诗,被称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第一人”。

轶事典故

董恂自幼丧父,幼时家贫,仅靠慈母浆纫度日,偶得施舍,竟被人嘲为乞丐,称其为“董花子”。然而,穷不失志。董恂之母深明大义,她在灯前月下所讲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打动了幼年董恂,为其立志向学打下了重要基础。大雪纷飞的清晨,董恂伫立在寒风凛冽的私塾屋檐下学习“子曰诗云”;月色暗淡的深夜,董恂用清水在青砖上反复练字。为了读书,他不顾势利冷眼,几乎借遍邵伯所有的私人藏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