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7 17:02
董煜宇,男,生于1972年,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董煜宇于200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现为该校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科学史、古代天文学史、科学与社会灾害史、计量史。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关于北宋天文、政府水旱灾害管理以及天文学发展的论文。
2023年,研究的“明清中国天文学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项目获得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董煜宇以作者、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身份参与编写多部出版书。
2016年6月出版著作《两宋水旱灾害技术应对措施研究》,2017年出版著作《扬帆沧海——杨槱传》。
担任2012年出版书《中华大典天文典·历法分典》主编。
担任2013年出版书《中华大典天文典·天文分典》副主编,该书获得2016年获得第6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担任2015年出版书《中华大典天文典·仪像分典》副主编。
参与编写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书籍《宋代的国家与科学》的“2007从文化整体审视宋代的天文学”章节。
2009年广西民族出版社书籍《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其发表的“北宋政府行为在天文仪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2004年第4期《自然科学史研究》 发表论文“宋代的天文学文献管理”。
2005年第2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布论文“宋代天文机构人事管理制度略探”。
2008年第1期《自然科学史研究》 发表论文“从《奉元历》改革看北宋天文管理的绩效”。
2008年第1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发布论文“从历法改革看北宋天文管理的成效和问题”。
2014年第2期《自然科学史研究》发布论文“北宋天文“作伪”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2005年8月,参加北京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报告论文“宋代历日专卖研究”。
2006年7月,参加杭州“宋代国家与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从文化整体概念审视宋代的天文学”。
2007年8月,参加广西南宁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北宋政府组织在天文仪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2008年7月,应邀参加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第12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报告论文“北宋天文工作中特殊组织的运作管理绩效研究”。
2009年7月,应邀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23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报告论文“干涉与自主:干涉与自主:宋代天文工作弄虚作假原因探析”。
2010年8月,参加北京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报告论文“ 989-992年北宋特大干旱及其社会应对”。
2011年7月,参加合肥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报告论文“白鹤梁题刻枯水记录与宋代干旱灾害关联性研究”。
2012年8月,参加希腊雅典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报告论文“1064-1067 年北宋特大干旱及其应对”。
2013年7月,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国际科学史大会,报告论文“从天圣令看宋代政府的计量管理”。
2013年8月,参加韩国首尔东亚文献中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天人相应:历书、历注与中国古代历法的功能”。
2014年11月,海南三亚“海判南天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康熙时期天文大地测量与琉球历书之演变”。
2015年7月,法国巴黎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报告论文“康熙时期天文大地测量对朝鲜、琉球历书之影响”。
2016年,新加坡国际技术史学术年会议,报告论文“近代电报技术的发展及在西部地区的传播影响”。
2017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科学史大会,报告论文“康熙年间的天文测绘工作与国家统一”。
2018年,英国伦敦欧洲科学史2018年学术年会,报告论文“近代上海电话技术的发展与气象信息传播及影响”。
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担任科学史系讲师。
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副教授。
2012年3月至2019年7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副教授,以及科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2019年起至现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项目,作为访问学者赴爱丁堡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交流。
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及《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