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会盟台

更新时间:2024-06-23 16:09

葵丘会盟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东35里的黄河故道北岸林七乡西村,面积300平方米,高2米。这里三面环水,林木葱郁,景色十分秀丽。“盟台夕照”曾为古代著名景点,历代文人官吏多到此凭吊。 如今,这里建成了旅游景区。

文献记载

《春秋》杜预《注》:“外黄县东有葵丘。”

元和郡县图志》:“葵丘在考城县东南一百五十步。”

《四书地理考》:“葵丘在今归德府考城县东一十里。日僖九年会于葵丘。杜注宋地陈留外黄县东有葵丘。《地理考》贯日弃盐云披后漠志成安县有堕丘里亦名渠丘即占葵丘也。

清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舆图》:“考城戴国在县东南五里,郑取之改名谷城。宋葵丘在县治东 宋黄在县西三十六里。”

地理位置

葵丘会盟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东35里的黄河故道北岸林七乡西村。

历史背景

左传》、《史记》等史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元前651年曾两次在葵丘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规定不可里壅塞水源;不能阻碍各地粮食流通;不可改换嫡子;不可随便杀死大夫;要尊贤育才;不让士世袭官职;同盟国都要言归于好等。 葵丘会盟主旨在于和平修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而不同于通常的战争之盟,因此在历史上是比较著名的大事件。

建筑布局

葵丘会盟台占地20多亩,是一座古朴端庄的四合院,依河而建,风景秀美。大门内立有三座石碑,中间石碑上刻着“葵丘会盟台遗址”几个大字。两旁石碑上刻着历代文人游葵丘会盟台留下的诗文。院里有一间会盟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335平方米,殿内有齐桓公邀集八国诸侯的彩雕。两座配房在左右两边。三间大雄宝殿、三间观音殿。大雄宝殿居中,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葵丘寺建好后,这里成了旅游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到此拍摄了节目。费孝通曾于1990年来此调研。

日学者重建

随着黄河泛滥、泥沙堆积,不知从何朝何代起,葵丘会盟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连当地的群众也没人知道有这么古老的一个地方。据《民权县志》记载,1950年,那里曾有一座破败的小庙,遗留下来的碑文记载着齐桓公与各国结盟的事,除此没有更多的内容。

日本有位历史学家叫井上靖,对中国的历史很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齐桓公与各国结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中国的民权县。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于1983年来到中国,寻访葵丘会盟台遗址。

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井上靖来到位于民权县东的黄河故道,细细寻访。然而遗憾的是,竟无一人知道在此有这么一处历史遗址。在风景秀丽的黄河故道北岸,井上靖按照史料记载,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可是再也找不到一点当年“盟台夕照”的影子。

井上靖回国后,葵丘会盟台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1984年,他再次来到民权县,捐资60多万元重建会盟台。

两代人守寺

尽管葵丘寺重建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可因地势偏僻和宣传不到位,“香火”一直不好,其间维修的费用都靠善男信女捐赠。

在民权县林七乡西村,有个叫宋宝亭的,他是村里的干部。1976年,他退休了,任乡里的个体劳协会长,每月由工商所给他发工资,日子过得不错。井上靖捐款后,他曾组织附近村民出工建庙,建好后他便负责管理,收些“香火”钱维修庙宇。他以极为虔诚的态度守着葵丘寺,虽然非常艰苦,每年还要往乡里缴“管理费”,但他发动群众,尽其所能将寺庙守护好。

2005年,78岁的宋宝亭去世。他有4个儿子,临终时,他把长子宋心同叫到床边,叮嘱道:“葵丘会盟台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从我们这里再没了!”

宋心同遵父亲的遗嘱,接管了葵丘寺。他现在57岁了,16岁时参加工作,在国家煤炭部中南局物探队工作,1983年调入民权县商业局,后又调入公安局。接管寺庙时已退休。

由于“香火”不旺,加上乡里也没有钱扶持,寺里的生活很是清苦。原来,寺里有个老方丈,家是安徽的,后来病重了,寺里没钱给他治病,他的闺女便将他接走了。宋心同接手管理后,他在附近村组织了22个志愿者,平时到寺里打扫卫生,四处化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将寺庙维护好。

宋心同家里生活很好,一家人不愁吃穿,而且还算得上富裕。他不用为家里的事操心,精力都放在寺庙里。经过他的努力,他接手管理葵丘寺后,再没有向乡里缴过“管理费”,他用省下的钱加上“香火”钱又盖了几间偏房。

虽然管理寺庙操心受累,但在寺庙的日子还是比较开心的。每天一大早,宋心同便能听到寺里僧人的诵经声,能感受到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出了寺院门,门口横着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偶尔有一两条活泼的鱼儿跃出水面,三两只水鸟掠过水面,丢下几声清脆声,尔后便飞往远处不见踪影了。

宋心同说,在寺院里生活,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

流水的僧

葵丘会盟台古代有没有僧人、道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据史书记载,此地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由此可以推断,葵丘会盟台一定有专人管理,管理之人可能是官家所派,也可能是僧人、道人,或者是信徒。但管理之人在此处一般没有待太久,否则的话,史书上应该有记载。

至于近代寺庙里有没有僧人,也无可考究。《民权县志》只记载在1950年时,此地还有座庙,但庙已破败不堪,估计不要说僧人,就是连“香火”也早已断了。由于多种原因,1950年后,这座破败的小庙也不复存在了,人们都忘了此地还有座小寺庙。

1984年,日本历史学家井上靖捐资将寺庙重建后,陆续地来过几个僧人,但逗留不久便离开了,大概是庙里的“香火”不旺,条件太艰苦的缘故吧。

后来,安徽的一个老和尚在葵丘寺里停留住下,他每天早晨4点钟便起床上殿,诵读经文,打理寺内事务,使寺庙内有了一些宗教气氛。然而不幸的是,他晚年患下重病,寺内无钱医治,他的女儿便将其接走了。

此后,在民权县境内的白云寺的方丈为了扶持葵丘寺,于2001年派人送去了一尊弥勒佛,韦陀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像。佛像送到后,有个姓刘的和尚让寺里拿运费,要3000元。平时寺里根本没什么“香火”,哪有那么多钱,结果只给他2500元,那姓刘的和尚拿钱跑了。直到不久后白云寺的法师到葵丘寺,才知道葵丘寺被骗。

这之后,从洛阳的白马寺和焦作的灵台寺来了两个僧人,在此念经、除草、打扫卫生,可没多长时间都离去了。

现在,寺里有一个僧人,法名释延僧,是从山东菏泽一所寺庙里来的。他说,葵丘寺历史悠久,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为了寺庙的壮大,他还是愿意在此修行。

前不久,从洛阳白马寺来了一个尼姑,法名妙玉,给人预测吉凶,有群众说她是来骗钱的。护寺人宋心同说,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葵丘寺再有名,但没有僧人总难以发展,为了留住僧人,就要多想些办法。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