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4 19:26
《蒋介石的后半生》是2010年3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陈红民。本书是一本人物历史书,主要探讨蒋介石的后半生历程,特别是蒋介石在台湾26年对世人影响深远的事迹。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蒋介石,特别是研究较为薄弱的蒋介石的后半生,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书稿专写台湾时期的蒋介石,以信史的角度,为我们完整而准确地勾绘出蒋介石在台湾26年的面貌。
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蒋介石研究的权威学者,著有《胡汉民评传》、《台湾政坛风云》、《蒋介石全传》等。
第一章 重掌国民党政权
一 涵碧楼的新年
二 蒋、李“斗法”
三 复任“总统”
四 陈诚“组阁”
五 军队大改组
第二章 “保卫大台湾”
一 神秘的“白团”
二 政工改制,整饬军纪
三 “防谍肃奸”与制台
四 弃守海南、舟山岛
五 “精神物质总动员”
第三章 朝鲜战争与蒋介石政权之起死回生
一 “出兵”受挫
二 麦克阿瑟突访台湾
三 阻挠停战谈判
四 劫掠志愿军战俘
第四章 改造国民党
一 反省
二 建立“革命实践研究院”
三 改造经过
四 国民党“七全大会”
第五章 “反共抗俄总动员”
一 “妇联会”
二 “救国团”
三 “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
四 发表《苏俄在中国》
五 “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
第六章 “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
一 建设“模范省”的理论设计
二 推行“地方自治”
三 “耕者有其田”与“四年经建计划”
四 “反共抗俄战士授田”
第七章 “对日和约”与日台关系
一 “旧金山和会”的门外客
二 “对日和约”的曲折
三 岸信介访台
第八章 争取“美援”的种种努力
一 台海“非中立化”与“放蒋出笼”
二 宋美龄与蒋经国访美
三 尼克松访台
四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五 拒绝“海峡停火案”
六 大陈岛撤退
七 “五二四”反美事件
第九章 整肃内部稳固统治
一 越洋起诉毛邦初
二 “王世杰案”
三 “吴国桢案”
四 “孙立人兵变”
五 连任“总统”
第十章 “外交空间”的伸缩
一 处理与日本的摩擦
二 与外国领导人商讨“国际反共”
三 迎接艾森豪威尔访台
四 与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五 度过台日关系的危机
第十一章 经受新的内外冲击
一 平息“监察院”、“行政院”间政潮
二 再次任命陈诚“组阁”
三 “八二三”炮战
四 为“西藏叛乱”事件推波助澜
五 制定“八七”水灾的救灾措施
第十二章 “雷震案”
一 “宪政”难题
二 第三次任“总统”
三 《自由中国》的挑战
四 “雷震案”
五 接见参加“阳明山会谈”的学者专家
第十三章 “反攻”新策略
一 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二 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三 策动“毋忘在莒”运动
第十四章 政治新布局
一 国民党“九全大会”上再任总裁
二 推出严家淦任“行政院长”
三 处理陈诚丧事
四 第四次当选“总统”
五 打击瓦解“台独”势力
六 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
第十五章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一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二 推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
三 “反共建国联盟”
四 “讨毛阵线”
第十六章 “外交”大溃败
一 联合国席位保卫战
二 被逐出联合国
三 失去盟友
四 台日关系的决裂
第十七章 “革新保台”
一 国民党“十全大会”
二 “革新保台”
三 第五次当选“总统”
四 传子交权
第十八章 蒋介石之死
一 晚年生活
二 病逝与治丧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