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4 07:14
蒋桂英,1935年1月27日出生,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自幼跟随师父研习湖北民间歌唱表演艺术,17岁首次参加“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会演”,1953年进入中南广播乐团担任独唱演员,1956年进入中南音专作为研究生进行专业歌唱研究学习。196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在文革后成为党的十一大代表。1980年担任湖北省歌舞团团长,带领团队在1983年创作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歌舞“编钟乐舞”,作为国家保留剧目出访世界各地,迄今常演不衰已达数百场。退休后,蒋桂英从事声乐教学,培养了不少中青年歌唱演员和教师。2014年,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授予她首批“湖北文化名家称号”,并获“湖北音乐金编钟奖”,“终身成就奖”。
成长经历
“太阳一出笑呀呵呵(哎),笑呀呵呵(哎),开口就唱幸(哪)福歌(哎),幸(哪)福歌(哎)。天上星星千(哪)万颗,社里新事比星多……”在湖北,年纪稍大的老人,没人不知道蒋桂英,没人没听过她创编并演唱的这首《幸福歌》。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把湖北民歌唱响北京的第一人,其从艺生涯是从逃荒卖唱乞讨开始的。
蒋桂英1935年出生于“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天门县,因家境贫寒,别人家的孩子是摇篮中长大的,而她的童年却是在父亲挑着的箩筐里度过的。她的父母和哥哥蒋再兴做点小手工补贴家用,而大蒋桂英8岁的姐姐蒋再英则跟着湖南难民曹师傅学卖唱,担起全家生活的重任。1944年全家乞讨到湖南芷江,逃荒途中生下的弟弟死于瘟疫,蒋再英得了天花,临终嘱托蒋桂英接下肩上的重任。于是,8岁的蒋桂英顶替姐姐打三棒鼓,唱小曲乞讨。就这样,艺术的胚芽,在童年颠沛流离的旅途中种下了。她学唱湖北民歌和小曲小调,锤炼出了一副甜美清亮的好嗓子,并吸收到丰富的湖北民间音乐的滋养。蒋桂英聪明伶俐,受姐姐熏陶,曲词记得快,像“十二月花”、“秋江”、“九连环”等长长的唱段唱得顺溜溜,让家人外人无不惊奇。
全国解放后,14岁的蒋桂英进昆明文艺社,第一次站在台上展示歌喉,第一次有了“演员”的喜悦和自豪。1950年底,蒋桂英随母亲、哥嫂乘坐敞篷车回到天门老家。在哥哥的极力支持下,15岁的大姑娘蒋桂英上了小学,学习文化知识。后来中央文化部门的音乐专家来到天门县寻找会唱湖北民歌的民间歌手。经人介绍,蒋桂英的试唱被专家大加肯定和夸奖。从此,在乡区有识之士的提携帮助下走向正式舞台。
1953年4月,蒋桂英终于迎来了幸运之神。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会演前夕,中央民间音乐调查团的蔡静仪、省里的彭南在区文化干事孙其康的引领下来到蒋桂英家里,听了试唱,三人一致认为她基础好、有发展前途,决定留下她。就这样,蒋桂英拎着仅装一件换洗衣服的小木箱,走进位于胜利饭店附近的中南(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成为正在筹备的中南广播乐团的储备歌手。随后,蒋桂英被送到业余干部学校学习初中文化。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徒步穿梭于宿舍、电台和学校,经常是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1954年,湖北省戏曲会演,蒋桂英客串演唱《放风筝》,颇受领导赞赏,被借到武汉市工人文化服务队,唱遍湖北的工矿、农村、车间、田头,正应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边”,把歌声直接送到广大工农群众中间。
因嗓音甜美,演唱具有湖北地方民歌艺术的醇厚韵味,1956年中南音专(现武汉音乐学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接受了仅有初中文化的蒋桂英报考研究生,使她有机会边学习,边研究。童年虽然是不幸的,但是坚强、勤奋的品格却给她带来了幸运,自此蒋桂英开始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展开了新的跋涉。
进入音乐殿堂后,蒋桂英师从徐厚雄学钢琴,跟叶素学声乐,听廖宝生和张玉梅的和声乐理课,接受正规化系统训练。同时去外地采风,博取众家之长,使她的艺术实践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1958年,蒋桂英与陈登州(曲艺)、付凤兰(小曲)一同进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曲艺会演。蒋桂英的民歌进入首都中南海怀仁堂汇报演出,虽然服装不漂亮,化妆缺乏技巧,但她演唱的《回娘家》、《火烧粑》具有浓郁的湖北民歌特色,清悦甜润的嗓音让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她像一朵灿烂的礼花绽放在北京的上空。周总理接见时鼓励说:“不错,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1960年夏,毛主席在武汉听她演唱《幸福歌》后说:“你唱的湖北民歌《幸福歌》很好听,很像湖南的花鼓调咧。”
在北京学习期间,她被挑选参加中央文化部组织的作家慰问团,赴大庆油田,与胡松华、王晓棠等艺术家同台演出。她演唱的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湖北民歌“幸福歌”“回娘家”等,受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热烈欢迎。蒋桂英在北京东方歌舞团王昆老师举办的民族声乐研究班学习,其歌唱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期间受邀请,参加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客座演出,获得各界观众及专家好评。这一时期蒋桂英演唱的歌曲之多、品类风格之丰富,嗓音之酣畅甜美,都达到了自己盛年期的艺术高峰!
但是,蒋桂英的艺术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文化大革命中,蒋桂英被打成“三名三高”人物遭批斗,她整理的曲谱和几件连衣裙被抄,还办了个“贫农的女儿现在的蒋桂英”展览。让她最痛心的是,唱八仙过海之一的《韩湘子》和《反照花台》两首优美的曲谱散失,无法流传下来。她还差一点遭受灭顶之灾,那年,毛主席与江青来武汉住在东湖梨园,蒋桂英随几位演员去陪舞。心直口快的蒋桂英因对江青的服装发表了不满看法,后来差点沦为文革的牺牲品。
拨乱反正后的1979年,蒋桂英演芭蕾舞《白毛女》,合唱把嗓子唱坏了,后因表现好,先后被组织选拔担任学员队连长、指导员、副团长、副书记。1980年,蒋桂英被任命为湖北省歌舞团团长,开始了艺术人生的新征程。从演员到担任领导职务,是一个新的转折,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上任伊始,随着改革开放潮流兴起,关于文艺团体变革重组的传言纷至沓来。有中央文化部门的领导还主张:“重新组团,重新组班、重新组建队伍”。这时,剧团内一时人心浮动,蒋桂英此刻虽压力倍增,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凝聚队伍,保住剧团编制,必须抓创作、出精品、促发展。她秉持老团长“坚持湖北地方特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办团宗旨,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下定决心,从当时湖北省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一大批古乐器中得到灵感和启示,将二千多年前古代“地下音乐堂”加以扩充丰富改进,以歌、乐、舞的综合艺术形式,再现于当今的文艺舞台。虽然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省文化厅给予了大力支持,邢西彬副厅长明确提出:“搞好编钟乐舞,振兴中华!”还指示省博物馆配合支持省歌舞团考查研究馆藏古乐器。蒋桂英动力大增,并与代表省文化厅的舒志超副厅长,签订了创作演出《编钟乐舞》的承包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
经过全团上下齐心合力艰苦创作,1983年9月,一台以湖北民歌、民族舞蹈、民族器乐,以及小曲、曲艺等综合艺术为基础,集楚声、楚韵、楚风之大成的《编钟乐舞》,在湖北剧场首次亮相,霎时间艳惊四座。随后,又获得进京献礼演出的机会。名不见经传的《编钟乐舞》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岀后,一炮走红,声震京城,文化部领导称赞,专家学者首肯,观众好评如潮,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传播……作为国家保留剧目,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常演不衰已达数百场,创造了歌舞剧的奇迹。蒋桂英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全团二十年积累、三年准备、半年突击的结果。作为这台剧目的主要策划设计者之一,蒋桂英无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不仅是她给自己热爱的剧团的珍贵礼物,也是她对钟情的文艺事业的杰出贡献!
1990年,蒋桂英从歌舞团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并没有停歇奋进的脚步,她在寻找新的路径践行“初心”,将自己艺术道路上的重心,转向民族声乐的研究和教学,继续圆她心中的歌唱艺术之梦。在她担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并兼任音乐家协会民族声乐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以客座教授身份,教授声乐课,同时接受许多慕名前来求学的学子。她把自己提炼出来的发声方法和演唱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
蒋桂英在几十年的演唱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演唱风格和特色。她的演唱语言清晰、字正腔圆,表演时强调以情带声,要表达出歌曲中蕴含的内容和感性,以达到“声情并茂”。她的学生们都不同程度地掌握和传承了她的这些风格和经验。例如学生宋艳琼,在读研究生期间,感觉自己基本功薄弱,求教蒋老师,学到“练声五步骤”。她说“按照老师的方法练习,茅塞顿开,从气息上讲,流畅了很多;从音色上讲,声音没有杂质,具有了亮度”。学生宋丽娜说,蒋老师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还治好了她的咽炎。学生万莉说“蒋老师教学非常严格,从站姿、口型、气息、位置、共鸣点等方面,一点一滴地抓基本功,教导我要声情并茂地演绎歌曲的风格特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间虽然流逝,但学生们以自己的进步和业绩,无声地回报着老师的恩情。如今,学生有些已成为专业歌唱家和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或者获得全国声乐大赛的金奖,成为文艺队伍的生力军,出色的接班人,这是蒋桂英退休以后,取得的耀眼成绩。自己的艺术生命,能在下一代年轻歌者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使她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
在做演员时,她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散发出民族艺术的耀眼光芒;在当领导干部时,她像一团炽热的火焰,聚集起志同道合的同事,创造出中华民族古典艺术的奇葩;在退休以后,她又像一块温润晶莹的碧玉,爱抚地滋润着学生和青年演员;在她的晚年,不懈地用全部心血,浇灌一朵朵鲜嫩的艺木蓓蕾,收获了声乐教学的累累硕果。
我国音乐界的前辈大家,均给予蒋桂英高度肯定和赞扬。
原国家文化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题词:为人民歌唱,唱人民之歌
作曲家李焕之题词:乡音乡情民族心声,中华歌艺勇攀峰顶
作曲家孙慎题词:继承发扬民族声乐传统
指挥家严良堃题词:歌咏声本于心
音乐评论家李凌题词:弘扬民族歌唱艺术,丰富世界音乐文化。
音乐理论家方妙英题词:荆楚飞凤凰,幸福歌常唱。桂冠仇勤奋,英姿显飒爽,编钟奏乐章。
200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楚天金报、荆楚网、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省文联的指导下,开展了“湖北十大金嗓子”“湖北十大金曲”评选活动。在这次评选活动中,蒋桂英与王玉珍、程志一起被评为“杰出金嗓”,蒋桂英编曲并演唱的《幸福歌》被评为“传世经典”。颁奖典礼上活动组委会的颁奖词是:
她是一位民族文化的追求者,
她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
她的一生以歌唱为伴,
与艺术结缘,与湖北民歌紧紧相连
是她,第一个将湖北民歌唱出湖北、唱响北京,
五十周年的艺术生涯,绽放出迷人光芒。
她是湖北民歌的一代宗师,
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歌的发展传扬;
她是德高望重的声乐前辈,
呕心沥血,培养出桃李芬芳。
2011年,蒋桂英获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第四届金编钟奖终生成就奖”。
2014年,蒋桂英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湖北文化名家”荣誉称号。
作者:舒畅 杨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