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2 13:47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它属于唐卡的一种。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唐卡文化中的独立分支,记载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资料,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传承。
相传,超格图呼热寺(今阿拉善左旗昭化寺)喇嘛制作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风格独特,画面生动,享誉阿拉善地区的各大寺庙,但只有本寺艺人的后人传承。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内涵丰富,色彩明亮,立体感强且不褪色。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绘画艺术和织绣艺术的结合体,一个堆贴,一根绣针穿过画布,都凝聚了艺人们的智慧和心血。制作者心无旁骛,将枯燥当乐趣,以重复当生活,一针一线,皆是匠心,一起一落,都是历练。
一条条色彩绚丽的马鬃绕线是传统堆秀唐卡的点睛之笔。所谓马鬃绕线,就是以马脖或马尾上的鬃毛为芯,用手指揉搓使之缠绕上各种颜色的丝线,拧成一股。做芯的马鬃为3、6、9、13、16、19、21等佛教吉数,寓意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
之所以选择马鬃,是因为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的观念中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生活伙伴,把马鬃加入到佛教神圣的唐卡制作当中,也希望马的种族不断生息繁衍,受到祝福。在唐卡中加入马鬃是蒙古人对马的爱惜之情。鬃毛要反复冲洗,拿柏叶三熏净化,挂七天祈福才可以做唐卡的绕线。以神圣的马鬃为芯,缠绕各种颜色的丝线,缝制在丝面图画的边缘,不仅增加图画的立体感,还不变形、不生虫、经久耐用。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制作分为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制作过程中主题的构图、形象、比例、颜色等都不能随意创造,必须熟记各种经典中的教义、仪轨、图像及度量,遵守严格规定制作。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堆绣主要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线绣制而成。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每道工序都保留了最传统的技法。先是画图,后将各色的上等丝绸、彩缎等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按其颜色和顺序先后粘压、高温定型,色彩讲究从浓到淡,依次粘堆;再用丝线将每一块独立的图案紧密缝合后进行上色;最后,用马鬃绕线对人物的五官、毛发、服饰、配饰以及吉祥物和图画边缘进行勾勒和装饰,这样让整幅画看起来更具有立体感,画像栩栩如生。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题材多为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密宗金刚、八瑞相、宝马、白象、喷焰摩尼等图案。代表作品有《56个民族大团结》《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唐卡》等。
传承价值
传统工艺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后,使古老的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融入了时代的气息,色彩更艳丽,内涵更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传承状况
由于工艺繁琐,流传局限,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一度濒临失传。
传承人物
格日勒,女,蒙古族,194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自治区民族服饰工艺大师,自治区级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
保护措施
2018年12月,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开馆。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获得“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获得“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重要展览
2020年4月23日,阿左旗开展“非遗文化进嘎查”展示活动,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作品参与展示。
2021年6月2日,第四届“苏龙嘎”杯阿拉善刺绣、马鬃绕线蒙古唐卡、毡绣展在阿左旗文联展厅开幕,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作品参与展示。
社会活动
2018年9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启动仪式在贺兰草原开幕,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项目参与展演。
2020年11月6日上午,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支部联合左旗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开展了以“体验非遗,感受传统”为主题的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