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教育

更新时间:2024-05-21 23:20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是蒙古族教育向现代教育迈进的时期。不过,由于居住在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的蒙古族,当时处于不同国家政体或政治力量的管辖之下,因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特点和差异。

中华民国时期

民初,蒙古族的新式小学是很少的。据民国八年(1919年)的统计,50个旗中未建校的有22个,平均每个旗有小学o.6所。过了12年,即民国20年.在30个旗中已有小学158所,平均每个旗5.7所。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

民国时期,内蒙古各盟旗和其他蒙古族居住地区,陆续设立了中学。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平蒙藏学校。该校开办于民国元年,曾经培养出大批人才,仅抗战前就有成千名蒙古族学生从这里毕业,许多蒙古族革命家和著名人物,如乌兰夫、奎璧、吉雅泰、多松年等,都在该校学习过。其他中学还有青海省宁海蒙番学校、归化城土默特特别旗第一中学等。

师范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省立的简易师范主讲习所。有其他官办的师范学校,也有私立的师范学校。如东北蒙旗师范、绥远蒙旗师范、扎兰屯师道学校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如畜产学校、家庭女子实践学校、蒙医学校等。

中华民国时期,蒙古族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进入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的大学。另外还有一些人到日、俄、德、法等国留学。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延安民族学院。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解放,为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于1941年9月建立的高等学校。在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这所学校都是全新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专供教材

到了中华民国,特别是随着蒙古文铅字的创制和使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处建立了编辑、出版教科书的机构,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和技术精良的印刷工人,编印了大量的教材和教科书。

纵观蒙古族的教育史。可以看出有时出现高潮,有时又跌入低谷,道路很曲折。中华民国时期,虽已迈进现代教育,却还是道路崎岖,发展缓慢。只有到了1949年l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蒙古族的教育事业方才步入光明大道,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而当此改革开放之际,我们应当珍惜和抓住机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