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25
“蒲”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篆文从艹,浦声,上面的“艹”表意,表示“蒲”是一种草本植物,下面的“浦”表声,指水滨,隶变后楷书写作“蒲”。
“蒲”本义是香蒲,也称蒲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潜水或池沼中,可以编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曾提到蒲可以做席子的功用。“蒲”也可以指“蒲柳”“菖蒲”等植物。“蒲柳”也称“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通常入秋后即凋零,所以常用来形容人体态纤弱、未老先衰或地位低下,成语“蒲柳之姿”便是人们表示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说法。在江南流域,居民有每逢端午便割菖蒲悬挂于门窗之上来辟邪的习俗,故称端午节为“蒲节”,农历五月为“蒲月”。
“蒲”可以用作樗蒲(一种出现于汉末,由国外传入的棋类游戏)的简称,由于博戏中所用的骰子最初由樗木制作而成,所以这种游戏被称为“樗蒲”,也能够泛指赌博。
【卷一】【艸部】薄胡切
水艸也。可以作席。从艸,浦声。薄胡切。
水艸也。或㠯作席。
周礼:祭祀席有蒲筵。
从艸。浦声。
此当云从艸水,甫声。薄胡切。五部。
【申集上】【艸字部】蒲
pú
《唐韵》薄胡切。水草,可以为席。《礼·玉藻》:连用汤履蒲席。《释名》:蒲,草也。《周礼·天官·醢人》:深蒲。《诗·大雅》:维笋及蒲。《后汉·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
又《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陆玑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
又《周礼·春官》:男执蒲璧。注:或以蒲为瑑饰。
又《礼·明堂位》:周以蒲勺。注:蒲谓合蒲,当刻勺为蒲头,其口微开,如蒲草。
又《释名》:草圆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华阳国志》:望帝更名蒲卑。《高士传》:蒲衣,舜时贤人。《淮南子·人闲训》: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水经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有蒲山。
又台名。《述异记》:东海上有蒲台,秦王至此,萦蒲系马。
又姓。《十六国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长,时人异之,谓之蒲家。
又通匍。《左传·昭十三年》:怀锦、奉壶、飮冰,以蒲伏焉。
bó
又《类篇》傍各切。与薄通,蒲姑,地名。《竹书纪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声。蒲萄,果名。《芥隐笔记》:乐天诗: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颇五切。音浦。《韵补》:《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弦蒲。郑氏读上声,《诗》不流束蒲,叶下戍、讣。
【规范】“艹”共3画,首笔是长横。
【写法】①“艹”扁“浦”大。②“艹”居上居中,两短竖分写竖中线左右。③“浦”,顶部“氵”略低,底部“甫”低;“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甫”,首横从“氵”的首点右侧起笔,在横中线上方;“冂”的左竖在竖中线左方,顶部在横中线下侧;中间竖笔在竖中线右侧。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