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10 11:23
苏州市沧浪少年宫蒲公英合唱团是一支业余合唱队,在组建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却已屡获全国、省内的大奖。8月28日,“蒲公英”作为日本大阪国际少年少女合唱节的特邀嘉宾,之后再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与有着30多年历史的日本少年少女合唱团等国际知名合唱团同台献艺。
如同那随风飘逸的洁白小伞,蒲公英的创作别具一种洒脱的自在风格。自2000年开启的蒲公英音乐之路,屡获大马、台湾两地原创音乐大奖,优美的动听旋律及丰富的编曲和声,从抒情温柔到澎湃励志,层次分明且韵味十足。
谈及蒲公英合唱团的名字来由时,创办人林颖茜老师这么表示:「每年看见莘莘学子来又去,每一年有人新加入,当然也有人离开,而这个师生组合亦如此。学生毕业后,有些人要出国深造,有些来自印尼的要回祖国,在这过程中,难免令人伤感。不过,我希望团员的精神就像蒲公英,离开后不代表就此结束。飘落他方,仍可以落地生根,再长出一株蒲公英,再开出美丽的花,生生不息。」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质薄柔软。风一吹,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年轻的希望,散落四方。蒲公英这名字,也是一个师生合唱团的名称,由巴生兴华独中林颖茜老师、校友林颖芷、李贤丽老师及该校的学生组成。
2000年
《REDANG 岛屿天堂》荣获“青运全国原创音乐创作比赛”
中马区冠军、全国亚军及最佳作词奖。
2001年
《倦鸟回了家》荣获“潮韵奖—歌曲创作全国总决赛”亚军、最佳编曲及最佳演绎奖。《摇滚全宇宙》荣获“第三届雪隆歌曲创作赛”亚军及最佳演绎奖。
2002年
《丰收歌》获得“海螺第三届校园歌曲创作比赛”青螺组全国冠军、最佳演绎奖及学校荣誉大奖;《重生》则获得了青螺组全国优胜奖。《我会回来》荣获“旭之音—全国歌曲创作比赛”最佳演绎奖。
2003及2004年
在 “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中分别以《钟》《新春祈愿曲》及《为什么》《佛在汝心》蝉联马来西亚区冠、亚军,其中《钟》获得最佳演绎奖,《为什么》则获得了“最受观众欢迎佛光缘奖”,两度代表马来西亚前往台湾参加世界性总决赛。《为什么》及《佛在汝心》分别获得世界总决赛大会佳作奖,最受观众欢迎票选第一名及最受观众欢迎票选第三名。
专辑:2003年发行DIY创作专辑《Redang—岛屿天堂》;次年,与口袋音乐合作发行首张概念专辑《当我们同在一起》。
2005年
在“人间音缘2005年国际征曲比赛”中,以《心灵曙光》及《伟大的佛陀》获得马来西亚区冠军及佳作奖,《心灵曙光》在台湾世界总决赛中获得最受观众欢迎票选第二名,主唱林颖芷也同时获得“评审特别大奖”。
专辑:与口袋音乐合作发行第二张概念专辑《祈愿曲—本地版》。
2006年
举行《蒲公英的希望●演唱会》,吸引超过1600名观众出席观赏,蒲公英集合多年来的创作曲及多首名曲,
配合不同的演绎风格来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专辑:发行《祈愿曲—海外版》。
2007年
在“人间音缘2007年国际征曲比赛”中,以《山水妙路》《心声》及《小小的妙用》三首曲子分别获得马来西亚区亚军、季军及佳作奖,此项赛会在Astro AEC卫星电视台进行全马现场直播的演出,《心声》这首曲子也同时荣获“sms全民最爱歌曲创作奖”。在台湾世界总决赛中,《山水妙路》及《心声》分别获得大会佳作奖、最受观众欢迎票选第一名及最受观众欢迎票选第二名。
专辑:与口袋音乐合作发行第三张概念专辑《当我们同在一起2》。
2008年
举行《音符的约定●蒲公英演唱会》。
专辑:发行《祈愿曲—附加版》。
从获奖的因缘开始
对于蒲公英合唱团,很多人的印象是他们台上演唱的气势,以及青春洋溢的歌声。在颖茜的家里进行的这一场访问,让我更了解他们:彼此相处的真诚如同一家人般,在
一个组织很少可以看到这么融洽的气氛。
颖茜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从1996年,一直在兴华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合唱团的另一名主要人物--其妹妹颖芷则曾担任台湾师大合唱团的指挥,现任职于本地一家出口公司。两姐妹都热爱音乐,而且同样喜欢年轻人与教育工作,因此很自然地把时间、精力都投注在成立合唱团上,陪伴年轻的中学生们唱出他们热情的青春。
回想起最初成立的因缘,颖茜告诉《普门》杂志,当时的成立是为了参加2000年「青运全国歌曲创作比赛」,参赛对手几乎都来自各大专。颖茜一向喜欢音乐创作,无意之中得知了比赛详情,在「不妨一试」的情况下,召集了一班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当时是一场公开赛,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参赛的学生们还面对即将考试的压力,颖茜就在后台为他们温习功课,督促大家捉紧时间作复习。
结果,参赛歌曲《Redang岛屿天堂》得了中马区冠军,接着更夺下了全国亚军及赛会的最佳作词奖。隔年,《倦鸟回了家》荣获『潮韵奖』全国歌曲创作总决赛亚军最佳编曲。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带来了甜美、丰硕的果实,怎教人不开心呢?也因为获奖的原故,大大地振奋了颖茜和同学们的心,蒲公英的前身--「师生组合合唱团」,因此成立。
「这批孩子都很自律、很乖,出去参赛、表演的时候都很有纪律,我也打从心里感到欣慰。2000年他们第一次参赛,就获得如此的成就,比赛结束后,我就问他们的意见,是否要继续下去或是解散。团员都一致地表示,愿意持续下去。」每星期的练习活动,大伙儿都尽量抽空参与,因此他们的创作功力与表演技巧自然也得以慢慢累积,为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最初,是颖茜一个人在努力耕耘,过后把妹妹颖芷也带了进来。「颖芷歌唱得很不错,而且她曾参与戏剧演出,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舞台经验,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予我协助,非常难得。自己觉得有些歌曲蛮适合妹妹唱的,就请了她过来,慢慢地她就当起了客席指导,一起带领这个团体。」
2002年,蒲公英合唱团勇夺「海螺第三届校园歌曲创作比赛」青螺组全国冠军、最佳演绎和学校荣誉大奖。其实,蒲公英合唱团属于非正式团体,并不属于学校体系。合唱团的团员都是由老师遴选,也有部分是毛遂自荐。后来,口袋音乐公司在录音室听到「Redang岛屿天堂」,觉得非常特别及动听,就连络合唱团,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制作了专辑《当我们同在一起》,现已推出市面,这是颖茜在始料不及的。
有心愿,就有希望
「开始我并没设定任何目标,就只想到老师带着学生,陪伴他们成长。当这些孩子都长大、毕业了,我又想他们能和我站在同一阵线,可以把好的音乐推广出去。其实也不都是我在带他们,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是自我探寻、摸索、发挥。像团长杨秉松和副团长曾维佳,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忙,愿意牺牲时间,推动合唱团的发展。」停顿了一会儿,颖茜带着肯定的语气说:「当然,我们属于创作团体,一切歌曲都是从无到有,未来希望作品获得更多人的肯定,甚至传播到海外,创出一片新园地。」
现有团员大约是15人,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聚集在颖茜的家里练习。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看到蒲公英在舞台配搭无间的歌曲演绎、敲击乐、一致的无舞台动作,那可是经过多少个夜晚,一群热爱音乐的师生,点点滴滴的付出所换来的。
在歌曲创作的部分,需持续性地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努力,才能看见成果。虽然过程辛苦,但坚持是生命中最可取的精神。
在2003年,蒲公英合唱团参加人间因缘马来西亚初审,以《钟》、《新春祈愿曲》勇夺冠、亚军:2004年,以《为什么》、《佛在汝心》蝉联冠亚军。前往台湾参加世界总决赛,一首高昂的《为什么》虏获台北国父纪念馆全场观众的心,被票选为最受观众欢迎佛光缘奖。
「当时真的很感动,觉得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得不得奖反而已变成不重要了。」
对于团员而言,蒲公英远远不只限于音乐创作,而是一个心灵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他们纾解压力、分享生活,在良师益友的陪同下,站在人生的起跑点。
因此,不少团员在离开兴华中学后,无论升学或工作,仍十分珍惜每个星期的聚会。
音乐确实改变了这些年轻人,颖茜说:「我们是业余性质的团体,这些团员毕业离开后,在各自的职场领域仍可以发挥所学。合唱团让他们学习自律、团队精神,以及妥善运用时间,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与生命价值观的提升。另外,我个人认为音乐确实能帮助人们陶冶性情,抒解压力。」
颖芷则表示,加入蒲公英,让自己变得年轻。「我是一个上班族,每天都得面对客户,下班后可以和一班年轻的团员一起搞创作,为兴趣而奋斗,感觉很棒、太好了!」
负责作词的李贤丽老师表示:「每次到这里和他们一起练习,都是我减压的好时段。有时,看他们师生或是团员之间一块儿开玩笑,自己也会受感染那轻松的气氛,从中心内的烦恼、困扰自然得以减轻,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团体。」
当我们同在一起
一路发展,难免也会面对阻力。颖茜指出:「家长有时
不太了解合唱团在做些什么,难免会担心孩子的学业。有些家长也会对奖金的处理提出疑问,其实现在我们合唱团的财务都由学生们去管理。很多行政、团队的大小事物都已由学生自行打理,老师只是从旁提供协助。」
和他们相处、谈话,坦诚彷佛是蒲公英成员的特质。颖茜表示同意:「我发觉这些孩子的同理心比较强,他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很难得的。」
在有些人认同,有些人反对的情况之下,大家还是风雨同路,继续往前走下去,困难与阻碍都打不倒、灭不掉团员们的意志。音乐创作是蒲公英的核心,也是每个团员的精神支柱。「当合唱团有问本身题发生时,我们会一起面对、解决它,之后大家发现彼此的感情反而更加深厚。」
对于未来,蒲公英合唱团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与更多的人结缘。音乐无疆界,希望有知音人听见这些跳跃的音符,见证自己曾有的青春及热情。
访问结束前,团员们即兴表演了两首歌曲。那投入、沉醉于音乐的表情,足以感动任何一个人;那青春、活力的歌声,仍在我们的耳畔回荡不去。
蒲公英的灵魂人物,是师生组合及蒲公英的创团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副修声乐。大学时期,曾获得民歌比赛冠军。1996年在台北举行钢琴演奏会。回国后积极参与及推动国内音乐活动,多次受邀担任全国创作及歌唱比赛评审,是巴生兴华中学音乐老师。
2000 年与同事增注成立了师生组合,至此,经常带领同学参加歌曲创作比赛,成立以来,多次获得全国冠亚军,三度代表大马出赛,为国争光。2001年,12年同窗好友贤丽入团,随后妹妹颖芷毕业回国也加入这个大家庭,在两位一个能写,一个能唱的姐妹鼎力支援下,使得这个团体的阵容更为强大。2003年制作了首张专辑《Redang──岛屿天堂》而后认识了音乐伙伴彭学斌及林丽芬并携手制作了三张专辑,分别是2004年的《当我们同在一起》,2005年的《祈愿曲 ──本地版》及2006年的《祈愿曲──海外版》。
秉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及对教育的热诚,多年以来,颖茜老师义务指导及带领蒲公英,扮演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的角色,和蒲公英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提拔了不少有音乐天分的年轻人,给予更多正面的指导,并在国内开创了第一支从校园走出海外的创作队伍。
中学时期获雪隆中学艺术歌曲歌唱比赛女子组冠军及全场总冠军。(1994年)同年,也获得雪隆中学艺术歌曲合唱比赛最佳指挥奖。大学时期,荣获全校民歌比赛冠军,多年率领师大英语系参加全校系级合唱比赛,获得冠军及最佳指挥奖。任师范大学合唱团学生指挥,在台湾国家音乐厅作常年演出。曾在大学短剧比赛中首开记录,同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演员三奖。1998及1999年出任师范大学《世界剧展》之艺术总监及导演、同时身兼演员一职。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在出口公司任职行政经理。
蒲公英负责老师,在蒲公英担任主唱、舞台演绎指导及训练等工作。2003及2004年带领蒲公英参加“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分别以作品《钟》及《为什么》蝉联马来西亚地区冠军,两度代表马来西亚前往台湾参加决赛,并在2004 年以作品《为什么》获得“佳作奖”及“最佳佛光缘奖”;2006年在世界总决赛中主唱《心灵曙光》获颁“评审特别大奖”。
中学时期是校内歌唱及演讲比赛常客。听校内大众传播学会民歌介绍节目,开始接触民歌。大学时期参加师大国文系民歌比赛、全校民歌比赛,与颖茜搭档参加师大华侨民歌之夜团体组(重唱比赛)都获得冠军。199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0年、2001年、2004年参与了三次演唱会。是巴生兴华中学中文老师,蒲公英负责老师,负责蒲公英专辑中文案与填词的工作,也负责对外演出的司仪稿与司仪训练。
江苏杀出一匹“黑马”
落幕不久的首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上,国内一名音乐专家感慨地说:没想到江苏杀出了一匹“黑马”。这位专家所指的“黑马”,正是苏州市蒲公英合唱团。
8月8日至11日首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在南京举行。这是一场全国性的音乐盛会,主办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教育部。来自全国各地的32支顶级少儿合唱团 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蒲公英”与小荧星艺术团等国内历史悠久的合唱团同台比拼,并最终代表江苏省唯一一支合唱团“杀”入决赛,一举赢得该合唱节的银杯———“小云雀”奖。与此同时,两年一届的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比中,“蒲公英”自创新童谣《红绿灯下》又摘得桂冠,被评为金奖。
专家们感慨,是因为在夺得“小云雀”和“五星工程奖”金奖等奖项之前,“苏州蒲公英”在国内合唱界中,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只“雏鹰”,名不见经传。2005年2月份,沧浪区为打造品牌团队,成立了苏州市沧浪少年宫蒲公英艺术团,蒲公英合唱团是艺术团的一支“小分队”。这支“小分队”从最初的二三十位团员,已发展到固定团员百余人。
在南京比赛期间,蒲公英合唱团与全国许多优秀的少儿合唱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8月11日,刚从南京捧回“小云雀”奖杯的苏州市蒲公英合唱团,来不及拂去比赛的疲惫,便携手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等首届中国少儿合唱节优秀团队,在开明大戏院,给家乡热爱音乐的小朋友进行了汇报演出。
业余团队的专业化之路
看看“蒲公英”的老师们,也许不难想象这支年轻的业余合唱团是怎么走向国际舞台的: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是常年艺术顾问;苏州市合唱协会主席李崇担任艺术指导;杨鸿年的嫡系弟子、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张建成担任合唱团指挥。除了这些知名“大师”,从词曲创作到日常训练,合唱团还网罗了许多苏州市知名的音乐教师。沧浪少年宫主任黄琇介绍说,其实,自创建之始,“蒲公英”这支业余合唱团就走着一条精品化、专业化之路。
“小朋友,你的喉咙在哪里?对了,在你的第二颗纽扣那儿”、“声音要坐电梯了”、“对,往下沉,再往下沉”……表演时一首完整的歌曲是那样曼妙、和谐,而在训练时,却是反反复复,枯燥单调。“蒲公英”的小团员,从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不等。在进入合唱团之前,小朋友们对声乐世界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蒲公英”的专业化训练,从指导教师分工细化开始。一首歌分声部练习,每个声部至少有2位老师把关。仅一个分声部训练,总共就有8位专职指导教师。发声、试唱、练耳……另外还有配乐、词、曲,甚至翻谱都安排专职老师。5月份,杨鸿年来到沧浪少年宫进行了三天的培训。这位“开启天籁之音”的七旬老人,从童声合唱科学的发声方法、到音乐老师科学的指导方法,在短短的三天里深入浅出地授课,被我市童声合唱界的老师们形象地称为“四两拨千斤”。李崇是我市合唱协会主席,是个大忙人。但在沧浪少年宫,却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在常熟理工学院工作的张建成,从担任合唱团指挥以来,每天下午3点会准时出现在少年宫。每天开车从常熟到苏州,再从苏州回常熟。张建成对苏虞张公路上有多少个红绿灯都一清二楚。
在赴日演出前夕,黄琇的办公室连续几天都有几位特殊家长。他们是来和黄琇“吵架”的。家长们说:“平时孩子训练,我们上班请假接送。我们请假来吵架,实在是希望多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对于合唱团100多位小学生的家长来说,在社会上升学、成材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下,送孩子们来学习唱歌,除了希望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和审美、鉴赏能力,更多的则是想让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多一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为此,许多家长都以孩子参加“蒲公英”的培训为荣。平时,小朋友在少年宫内排练,家长们带着干粮等在外面的大厅里。有的孩子感冒发烧了,家长也要送他们到培训现场,说“哪怕坐在一边听听也好的。”有些学生住在郊区,要花两个小时坐公交车才能到少年宫,可他们却坚持一堂课都不缺。
当初取“蒲公英”作为艺术团的名字,沧浪少年宫是有着深远打算的。“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如今“蒲公英”创作一批具有高水准的节目,培养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余,拥有另一张走向社会的“门票”。等到这些小“蒲公英”成长后,他们就是散作满天星的一颗颗艺术种子。
“蒲公英”先后与日本、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间专业团体进行了友好交流活动。2005年8月,在沧浪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沧浪少年宫与日本宝冢少年少女合唱团开展了交流活动。“蒲公英”合唱团与宝冢少年少女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同台一展歌喉,相互切磋。沧浪少年宫还与宝冢少年少女合唱团共同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3月份,日方发来邀请函,邀请“蒲公英”出席8月28日的国际少年少女合唱节。“蒲公英”的足迹已两次踏上东瀛的土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蒲公英”就是一扇打开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