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属

更新时间:2024-04-12 23:45

蒲公英属(学名:Taraxacum F. H. Wigg.)是菊科下的一属。多年生葶状草本,具白色乳状汁液。茎花葶状。花葶1至数个,直立、中空,无叶状苞片叶,上部被蛛丝状柔毛或无毛。叶基生,密集成莲座状,具柄或无柄,叶片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羽状深裂、浅裂;花序托多少平坦,有小窝孔,无托片,稀少有托片;头状花序通常有花数十朵,有时100余朵,舌片通常黄色。瘦果纺锤形或倒锥形,有纵沟,果体上部或几全部有刺状或瘤状突起,稀光滑,上端突然缢缩或逐渐收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喙细长,少粗短,稀无喙;冠毛多层,白色或有淡的颜色,毛状,易脱落。

植物学史

蒲公英属植物分组问题,各国家的学者观点并不统一。前苏联植物学家Schischkin BK在《苏联植物志》第29卷中采用了Hand-Mazz所建立的9个组,而在Taraxaca组中又确定出8个亚组。植物学家Richards AJ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在《欧洲植物志》中把在欧洲发表的1200种蒲公英归成了40个组。植物学家Jan Kirschner & Jan Stepanek在《捷克植物志》中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48个组。德国学者Doll R在《德国植物志》中把蒲公英属植物划分为23个组,其中Arctica Dahlst组分为2个亚组;Mongdica Dahlst组分为4个亚组;Spectabilia Dahlst组分为3个亚组;Alpin Hagl组分为2个亚组;Tibetana组分为6个亚组;Erythrocarpa (H. -M.)组分为2个亚组。中国学者葛学军、翟大彤在《中国植物志》第八十卷第二分册中共记述了77种蒲公英,另有7个存疑种和8种不能确定分组位置的蒲公英。书中指出蒲公英属隶属于菊科菊苣族,依据分类要点可分为16个组。

还有8种蒲公英的分组位置不能确定:拉萨蒲公英灰果蒲公英苍叶蒲公英林周蒲公英中亚蒲公英绯红蒲公英山地蒲公英无角蒲公英。在《中国植物志》中还列出了7个存疑种:T. kozlovii Tzvel、T. roseoflavescens Tzvel、T. subcoronatum Tzvel、T. przevalskii Tzvel、T. sinotianschanicum Tzvel、T. roborovskyi Tzvel、T. potaninii Tzvel。从文献中不难看出目前蒲公英属分组意见不一,大组与小组有较大争议,《中国植物志》对组的划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葶状草本,具白色乳状汁液。茎花葶状。花葶1至数个,直立、中空,无叶状苞片叶,上部被蛛丝状柔毛或无毛。叶基生,密集成莲座状,具柄或无柄,叶片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羽状深裂、浅裂,裂片多为倒向或平展,或具波状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单生花葶顶端;总苞钟状或狭钟状,总苞片数层,有时先端背部增厚或有小角,外层总苞片短于内层总苞片,通常稍宽,常有浅色边缘,线状披针形至卵圆形,伏贴或反卷,内层总苞片较长,多少呈线形,直立;花序托多少平坦,有小窝孔,无托片,稀少有托片;全为舌状花,两性、结实,头状花序通常有花数十朵,有时100余朵,舌片通常黄色,稀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截平,具5齿,边缘花舌片背面常具暗色条纹;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包于花柱周围,基部具尾,戟形,先端有三角形的附属物,花丝离生,着生于花冠筒上;花柱细长,伸出聚药雄蕊外,柱头2裂,裂瓣线形。瘦果纺锤形或倒锥形,有纵沟,果体上部或几全部有刺状或瘤状突起,稀光滑,上端突然缢缩或逐渐收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喙细长,少粗短,稀无喙;冠毛多层,白色或有淡的颜色,毛状,易脱落。

产地生境

该属主产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产热带南美洲。在中国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省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多。药用蒲公英在欧洲和北美有广泛分布,在中国除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几乎遍及全国。西北、华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华中、华东略少,其中,新疆或西北省区与中亚国家共同分布的种最多,有30种,其次为中国西北至西南省区或中亚至南亚国家山区共分布的有9种;而在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其种群分化较特殊,是独特的“分化中心”之一,有14种(包括特有种4种)。中国华北—东北至亚洲东部国家有16种,亚洲广布的1种,其他成分10种。模式种药用蒲公英生于海拔700-2200米间的低山草原、森林草甸或田间与路边。

生长习性

中国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属植物的花期一般在早上的六点到七点、花期的时间大概在三到四天、在第一天会开一到两轮、第二天和第三天会根据实际的蒲公英属植物大小情况达到完全盛开。根据观察,蒲公英在其小花没有完全的开放之前,它的雄蕊就已经达到了成熟状态,花粉会分散在蒲公英的药筒附近,花柱会伴随着蒲公英的花冠生长,在蒲公英的花冠完全开放的时候,花柱会通过融合的方式,将花柱附近花粉传播出去,在这一过程当中花柱会由于挤压发生开裂,继而造成形状的改变。并且其一旦受到外界的作用与干扰,花柱开裂的过程将会加快。因为在花柱将花粉传播出时,蒲公英的小花正处于不断开花的过程,昆虫会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地对蒲公英进行访问,这就达到了蒲公英通过昆虫传播花粉的繁育目的。

下级分类

该属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而成新植株。但是,这些无融合类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其生物学种难以确定,种间界限难以划分。对本属系统研究中突出如下性状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主要依据: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该属一些种类的根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橡胶等。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肝炎、肿囊炎及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属植物不仅能够药用,而且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绿色蔬菜,所含化学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蒲公英属植物是一味重要的临床常用中草药,201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华蒲公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淸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和热淋涩痛等症。药理试验证明,中药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内毒素、健胃和免疫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