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1 22:55
蒸汽朋克电影,也就是蒸汽朋克式的电影。蒸汽朋克(Steampunk),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三个加利福尼亚作家与好友的作品,他们是提姆·鲍尔斯、詹姆斯·布雷洛克和K.W·杰特尔。他们的作品都是复杂的奇幻小说,设定在一个从未真实存在过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其灵感来源是那时候的流行小说,并在此基础上描写了众多奇异的发明和角色。
所有以蒸汽朋克为领域创作的小说的基本场景都趋向于科技超出理解,并且从任意角度来讲都成为了一种魔法的那个瞬间。继续探讨之下即可发现,维多利亚式的伦敦提供了这种变革发生的历史机遇。在那时,不仅仅有着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大发现,更在于那时工业革命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Menlo Park laboratories)。这些形象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笑的名字,因为他们(至少开始)控制着那些能够使用机器咒语的现代魔法师。 一方面来说,在蒸汽朋克中科技成为魔法;另一方面看来,其中的魔法却又成为了一种高科技。蒸汽朋克的意义就在于这两者共存的方式:科技如何成为魔法,魔法怎样被科学规范。这种张力是蒸汽朋克的核心所在。
在电影方面,已经可以在多部作品中寻找到蒸汽朋克文化的影子,而其中最为广大年轻朋友喜欢和熟悉的,恐怕还要数著名的《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 )系列(1994-2005)。在这一系列游戏中,蒸汽机械有着极其全面的细致表现。
《最终幻想》系列电影中,蒸汽机械已经作为其世界观的重要展现元素。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2065年,地球上的人类正在被毁灭和混乱包围着,城市荒芜了,人口骤减,所剩无几的一些地球人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才能得以勉强生存……而与此同时,地球还在遭受着外星球武装力量的入侵和大屠杀。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蒸汽机械类场景的广泛运用便显现出了这部作品的虚幻性和怀旧感。同时,《最终幻想》系列电影的主题——探讨“爱”与“生命”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欣赏者的怀旧感中变得越发清晰起来,进而与创作者产生共鸣。
另外,该系列电影中某些建筑的风格也同样包含有蒸汽机械文化的色彩。由于其故事背景是设置在一个未来被毁坏世界的基础上,因此里面出现了很多以蒸汽为动力的移动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具有相当的美学标准,引用一些知名电影评论家的描述就是:它们具有“机械美”——外型上的震撼,细节处的精致细腻,这是它与美国式科幻电影中机械建筑的庞大和粗糙最大的不同之处。所以,《最终幻想》系列电影的每一部面市之后,其机械建筑美就往往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最终幻想》系列电影中也同样包含有朋克文化。按照前文对朋克文化的解释,我们将会很容易的联想到《最终幻想》系列电影中表现朋克文化的诸多元素。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它独特的剧情:在未来的受到侵略的地球上,一群年轻人为了拯救地球与全人类而与侵略者展开斗争,并开始了一段发现并证明生命和爱的真义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后者是他们的终极目的,也是影片要说明和论证的关键问题。然而,试问生命与爱的真义到底是什么呢?这样终极的问题恐怕无人能答!但是影片恰恰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通过影片中一系列人物的激动、欢笑、义气、勇敢等元素来构成这个让所有人迷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用他们独特的略带朋克文化的方式发出了对生命和爱的真义的庄严拷问,由此,整个影片也就给人一种朋克意味了。
【蒸汽朋克电影的其他代表作品】
《天空之城》(Laputa:Castle in the Sky),1986年;
《飙风战警》(Wild Wild West),1999年(里面的蜘蛛型机器人- -);
《亚特兰帝斯:失落的帝国》(Atlantis: The Lost Empire),2001年;
《时光机器》(The Time Machine),2002年;
《宝藏星球》(Treasure Planet),2002年;
《非凡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2003年;
《最终流放》 (Last Exile),2003年;
《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2004年;
《变异编年史》(The Mutant Chronicles),2008年;
《机器人9号》(9),2009年;
《哈尔的移动城堡(Howl's Moving Castle)》,2004年;
《专扁衰仔(Sucker Punch)》,2011年(部分);
《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 )》,2008年;
《蒸汽男孩》,2004年;
《机器人历险记》,(Robots),2005年;
《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