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2:17
《蒸豚》是宋代佚名僧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叙述了蒸猪的原料特点,做法以及口感,写得形象逼真,风趣别致。
蒸豚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①。
蒸处已将蒸叶裹,熟时更用杏浆浇②。
红鲜雅称食盘贮,软熟真堪玉筯挑③。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只合唤藤条④。
①膘:肥肉。药苗:药草。
②浆:杏汁,代指各种调味品。
③玉筯:玉筷。另外除玉制筷子外,往往象牙筷亦称玉筯,取其白如玉之颜色。
④膻根:羊肉,尤指羊之头脚部分。
北宋初,宋太祖命王全斌攻击蜀国。在追剿蜀军残部时,王全斌脱离了自己的队伍,又饥又渴,进入一山村小寺中。寺中惟有一僧,业已喝醉,于床榻端坐而不起迎。王全斌很不高兴,欲挥剑斩之。此僧应对自然,毫无畏惧,王全斌觉得奇怪,就释放了此僧,随后向此僧求食。此僧但云有肉无蔬,王全斌更奇。此僧端出一盆蒸猪头给王公食用,其味甚美。王全斌很高兴,便问此僧,除了能喝酒吃肉之外,你还有什么本事,此僧自言能诗。于是王全斌令此僧赋蒸豚诗,此僧不假思索,挥笔立就,写下了这首诗。王全斌大喜,赠之紫袈裟,并赐号为“蜀中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