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叶猪毛菜

更新时间:2024-07-15 16:44

蒿叶猪毛菜(学名:Oreosalsola abrotanoides (Bunge) Akhani)是苋科、山猪毛菜属半灌木。老枝灰褐色,小枝黄绿色,有细条棱,密生小突起。叶片半圆柱状,互生。花序穗状,细弱,花排列稀疏;苞片长比小苞片长;小苞片长卵形,比花被短;花被片卵形,背面肉质;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顶端钝,背部肉质,边缘为膜质,紧贴果实;花药附属物极小;柱头钻状,扁平。种子横生。

形态特征

匍匐状半灌木,高15-40厘米;老枝灰褐色,有纵裂纹,小枝草质,密集,黄绿色,有细条棱,密生小突起。叶片半圆柱状,互生,老枝上的叶簇生于短枝的顶端,长1-2厘米,宽1-2毫米,顶端钝或有小尖,基部扩展,在扩展处的上部缢缩成柄状,叶片自缢缩处脱落。

花序穗状,细弱,花排列稀疏;苞片长比小苞片长;小苞片长卵形,比花被短,边缘膜质;花被片卵形,背面肉质,边缘膜质,顶端钝,果时自背面中部生翅;翅3个较大,膜质,半圆形,黄褐色,有多数粗壮的脉,2个稍小,为倒卵形,花被果时(包括翅)直径5-7毫米;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顶端钝,背部肉质,边缘为膜质,紧贴果实;花药附属物极小;柱头钻状,扁平,长为花柱的2倍。种子横生。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巴里坤、若羌、东疆、阿尔金山、东昆仑山)、青海、甘肃西部;蒙古国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900-3500米的干旱山坡、山麓洪积扇砾石荒漠及砾石河滩。

蒿叶猪毛蒿菜是一种适中温超旱生盐柴类半灌木,山地荒漠草地的建群种、共建种或主要伴生种,属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它在新疆大面积分布于阿尔金山、东昆仑山海拔 2800-4200米的中、高山带,在东疆星星峡一带的低山丘陵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多生长在砂砾质山坡和洪积扇上,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砂砾质的山地棕漠土或强砾质化的棕钙土。蒿叶猪毛菜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既可以适应极度干旱少雨的典型大陆性气候,亦能适应高海拔山区的干旱的高原气候,具有极强的抗旱抗寒特点,同时亦能耐瘠薄。在阿尔金山广泛分布着蒿叶猪毛菜与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组成的砂砾质荒漠草地型,草层高度15-40厘米,总盖度10%;在海拔超过3500米的干旱砾石化的山地,蒿叶猪毛菜形成单优势种的草地型,伴生植物有精河补血草(Limonium leptolobum)、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等,草层高度5-20厘米,盖度10%;蒿叶猪毛菜作为亚优势种还与五柱红砂(Reaumuria kaschgarica)、木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共同组成荒漠草地类型,但其分布的海拔高度要低于前面两个类型,草层高度5-30厘米,总盖度15%;在阿尔金山南坡茫崖以西海拔3400-3800米的山地还发育有蒿叶猪毛菜与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组成的山地荒漠草原草地型,但面积不大,草层高度5-20厘米,总盖度10%;在星星峡北部的土质低山上,蒿叶猪毛菜与驼绒藜、沙生针茅共同组成的草原化荒漠草地型分布较广,草层高度 10-30厘米,总盖度5-10%;此外作为伴生种还参与到多种盐柴类半灌木植物组成的荒漠草地类型中。

生长习性

蒿叶猪毛菜的物候期各地有差异。在新疆东疆返青的迟早与水分有密切关系,一般多在4月中旬左右返青,但根据土壤水分的多少返青的时间可以提前或推后15-20天,7-8月为花期,8-9月果熟,10月底干枯,在夏季高温或干旱时停止生长;在阿尔金山,一般于4月底至5月初萌发新枝,7月初开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上旬枝条枯黄,冬季残留好。

主要价值

蒿叶猪毛菜的适口性中等,当年生枝条骆驼一年四季均喜食,羊春季乐食,秋霜后喜食,马冬季乐食,牛采食较差。在阿尔金山它还是野骆驼、野牦牛、藏野驴和野羊等野生动物冷季的主要饲草之一。蒿叶猪毛菜的营养成分丰富,叶多汁,且分布面积广,属中等牧草。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