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满产流

更新时间:2023-02-27 08:57

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简介

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是我国湿润地区容易发生的产流模式,蓄满是指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蓄满产流是指:降水在满足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所有的降水都被土壤吸收;降水在满足田间持水量之后,所有的降水(扣除同期蒸发量)都产流。

详细信息

其概念就是设想流域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这种蓄水能力满足以后,全部降雨变为径流,产流表现为续流控制的特点。湿润地区产流的蓄量控制特点,解决了产流计算在这些地区处理雨强和入渗动态过程的问题;而降雨径流理论关系的建立,解决了考虑流域降雨不均匀的分布式产流计算问题。蓄满产流是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的控制条件。

此时的地表径流不仅包括地面径流,也包括壤中流和其它形式的浅层地下水产流。蓄满产流方式往往不能在山区流域上普遍实现,在平原区则容易发生。在土层较薄的坡脚,由于饱和坡面流的存在,也具有蓄满产流意义。

蓄满产流这一术语是中国水文学家基于中国江淮流域,尤其是江南河网化地区具体情况提出的,它对产流理论和降雨径流形成规律的探索,雨洪预报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填洼:降水在产流以前要经受许多损失,其中包括:①植物叶面截留;②渗入土中补充薄膜水与毛管水;③填满地面的凹坑,称为填洼。如尚有剩余,就成为产流量

包气带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质介质。有时人们也把包气带称为非饱和区(unsaturated zone),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不完全相同。非饱和区一般不包括潜水面之上的毛细上升区(capillary fringe)和季节性饱和区域。

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既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由于饱水带中的地下水连续分布,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也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饱水带岩层按其透过和给出水的能力,可分为含水层隔水层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的岩层。隔水层则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关键在于岩层所含的水的性质。空隙细小的岩层(如致密粘土、裂隙闭合的页岩),含的几乎全是不能移动的结合水,实际上起着阻隔水透过的作用,所以是隔水层。而空隙较大的岩层(如沙砾石、发育溶岩的可溶岩),主要含有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能透过和给出水,就构成了含水层。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对的。例如,粗砂层中的泥质粉砂夹层,由于粗砂的透水和给水能力比泥质粉砂强的多,相对说来,后者就可视为隔水层。同样的泥质粉砂夹在粘土层中,由于其透水和给水能力均比粘土强,就应当作含水层了。由此可见,同一岩层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意义。含水层和隔水层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粘土层往往在水力条件发生变化时,如较大的水头差作用下,就可以由隔水层转变为透水层。这种兼有透水和隔水性能的岩层,可称之为半含水层-半隔水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