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状亚菊

更新时间:2023-07-20 20:18

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eoides (Turcz.) Poljakov ex Grubov)是菊科、亚菊属小半灌木。根木质,垂直直伸。老枝短缩,自不定芽发出多数的花枝。花枝分枝或仅上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中部茎叶卵形或楔形。二回羽状分裂。一二回全部全裂。全部叶有柄,两面同色,白色或灰白色。头状花序小,总苞钟状,总苞片4层,有光泽,麦秆黄色。全部苞片边缘白色膜质。边缘雌花约6个,花冠细管状。全部花冠外面有腺点。花期8月。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10-20厘米。根木质,垂直直伸。老枝短缩,自不定芽发出多数的花枝。花枝分枝或仅上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被贴伏的顺向短柔毛,向下的毛稀疏。中部茎叶卵形或楔形,长0.5-1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二回全部全裂。一回侧裂片2对。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宽0.5毫米。自中部向上或向下叶渐小。全部叶有柄,柄长2-3毫米,两面同色,白色或灰白色,被稠密顺向贴伏的短柔毛。

头状花序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直径约2厘米的复伞房花序或多数复伞房花序组成大型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直径约3毫米。总苞片4层,有光泽,麦秆黄色,外层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中内层卵形至披针形,长2.5毫米,中外层外面被微毛。全部苞片边缘白色膜质,顶端钝或圆。边缘雌花约6个,花冠细管状,长2毫米,顶端4深裂尖齿。中央两性花花冠长2.2毫米。全部花冠外面有腺点。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甘肃、宁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蒙古也有。

蓍状亚菊为旱生小半灌木。耐干旱,不耐盐渍化和强碱化土壤。适宜大陆性的干旱气候和贫瘠的棕钙土和灰棕荒漠土。生于荒漠草原地带的砂砾质碎石和石质坡地,作为优势种多与禾草及藜科小半灌木等组成荒漠草原群落。它也进入内蒙古阿拉善戈壁荒漠的石质残丘坡地及沟谷,为常见的伴生种。

生长习性

在中国内蒙古地区,5月开始生长,8月开花,9月结实,植株冬季残留尚好,但大部分小叶逐渐脱落。

蓍状亚菊的根颈埋于表士层,特别是幼龄植株更为突出,壮龄的根颈紧挨土表,甚至在此部位或靠近茎的位置,可以长不定根。主根木质化,多弯曲,常在老龄株上见到分株现象,因此在近根颈部位,与根颈的外表都有丝裂状。根皮为灰褐色,主根直径多数在1厘米左右,也有0.3厘米的,根量集中于0.5-10厘米的土层里。侧根较为发达,往往超过主根的长度,而且粗细比例均匀。但比较细的侧根,易断。总的来看,一级侧根较地上枝条长而多,分布在较于燥瘠薄土层上,具有发达的根,根幅分布超过株幅1-2倍,以适应恶劣的生境条件。

主要价值

每当秋季来临,蓍状亚菊和伴生种阿尔泰狗哇花遍布黄土丘陵,繁花似锦,可作为黄土干旱山地的地被植物。

全草入药,性味微苦,寒,无毒。清肺止咳,主治肺热咳嗽。

蓍状亚菊是放牧型饲用植物,尤以荒漠草原地带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绵羊、山羊及骆驼四季均喜食,但适口性在开花期稍有降低,结实后又显著增高,达到最喜食程度。内蒙古伊克昭盟及巴彦淖尔盟牧民认为,它对羊、驼有抓膘作用,冬季家畜来食后能增加御寒能力。牛与马春秋两季乐食或喜食,夏季适口性较差。调制成的干草,各种家畜均乐食。据报道,蓍状亚菊在营养期内含有较高量的粗蛋白质,结实后显著降低。此外,它在生长期内以至干枯后,含有多量的无氮浸出物。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数据缺乏(DD)。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