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3 21:45
蓝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地处东源县境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邻叶潭镇,南连康禾镇﹑黄田镇,西接曾田镇,北与柳城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84.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蓝口镇有户籍人口44471人。
隋代,蓝口镇为雷乡县县城。
明朝,设巡检司。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属蓝能都归淳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蓝口镇、归淳乡,第二区蓝口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属河源县人民政府第二区(蓝口)蓝口乡。
1958年9月,成立蓝口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改设区称蓝口区公所。
1987年,撤区设蓝口镇。
1988年,隶属河源市郊区。
1993年,隶属东源县。
2017年,蓝口镇下辖乐村、秀水、车头山、铁场埔、土陂、齐坑、蓝口围、角塘、塘心、花径、鹊坝、大围、派头、老埔场、长江头、榄子围、培群、礤下、地运、牛背脊、杨柳、礤头等22个行政村和街镇、新圩2个社区。
截至2020年6月,蓝口镇辖2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
蓝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地处东源县境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邻叶潭镇,南连康禾镇﹑黄田镇,西接曾田镇,北与柳城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84.69平方千米。
蓝口镇境域地形属河谷平原与低山丘陵地区。
蓝口镇东江河由东向西南方向穿过。
蓝口镇主要矿产有稀土、石英石、瓷土、锡、钨等,已探明的石英石矿储量1亿吨,稀土矿储量500万吨。
2017年,蓝口镇总户数10021户,总人口44421人,圩镇常住人口4483人、农村常住人口3.34万人;男性2.26万人,占51%;女性2.18万人,占49%。有流动人口约3000人。
截至2019年末,蓝口镇有户籍人口44471人。
2017年,蓝口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4元。有工业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从业人员3000人。全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4.5亿元,占镇内生产总值的87.75%。蓝口镇财税总收入1.37亿元,比2016年增长36.77%,其中本级财政收入3815.48万元,比2016年增长9.9%。镇内有金融机构3个,年末合计存款余额4.5亿元:比2016年增长12.5%;贷款余额1亿元,比2016年减少18%。
蓝口镇境内有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河龙高速公路经过。
蓝口镇是广东省教育强镇。2017年,蓝口镇有完小3所,在校学生1599人,专职教师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有幼儿园3所(中心幼儿园、齐坑幼儿园、和榄子围幼儿园),共有教职工73人,在园幼儿803人。
2017年,蓝口镇有文化站、广播站各1个,有镇级文化广场1个,镇级文化娱乐室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3处,各类图书室23个,共藏书2.8万册。全镇有线电视用户1812户,入户率18.1%。
2017年,蓝口镇有卫生院1所,有床位9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2.5张。有乡村卫生站22个,乡村医生22人。全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诊疗6.85万人次。
2017年,蓝口镇纳入最低保障34户,人口59人,年支出41.2万元;乡村有最低保障户405户﹐人口822人,年支出265.5万元;全镇有五保户178户,人口178人;镇办有敬老院1家﹐设有床位20张﹐集中收养五保人员12人,全年支出12万元;医疗救助258人次﹐支出188.1万元;有优抚对象266人,全年支出抚恤﹑补助优抚对象费用209万元。全镇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2个居委会居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782人)。全年住院医疗约3100人次,合计补助约513万元,医疗费约636万元。
蓝口地名因地处蓝溪河与东江河汇合处,取蓝溪河出口之意,故称“蓝口”。
蓝口镇通行东源客家话,属汉语客家话语系次方言。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蓝口镇齐坑村,建于道光年间(清),距今已近200年,司马第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900平方米,屋内多达96间房、15个天井,规模宏大,建筑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讲究对称性,颇具客家民居风格。
乐村石楼
乐村石楼是东源县客家民居中四大围屋之一,是保存最完好、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围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瑰宝、客家文化的体现。它的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厅、梁、屏、柱等雕刻装饰,与其他客家围屋相比,显得独具一格。整座石楼围屋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天圆地方,阴阳配合。石楼共有98间房、15个大天井、6个小天井。围屋内部结构迥异,厅厅相连,栋栋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叠叠相套,采光通风良好,排列井然有序、独具匠心。屋内设有防火水槽、炮台角楼、古井等,各种雕梁画栋、石刻精细、画工精巧,色漆涂料历经200多年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