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2:38
“蓝岭”号两栖指挥舰是美国海军海上综合作战指挥能力最强的战舰,为第7舰队的旗舰。该舰舷号19,1967年2月27日动工建造,1969年1月4日下水,1970年11月14日服役。它是二战以来设计的最大的指挥舰。在两栖作战中,能提供海、空、陆综合指挥控制设施。
从1950年以来,曾经出任第7舰队旗舰的先后有“罗彻斯特”号重巡洋舰、衣阿华级的4艘战列舰、“海伦娜”号和“圣波尔”号重巡洋舰、“普罗维登斯”号导弹巡洋舰、“俄克拉何马”号轻巡洋舰。
在长期的使用中,美国海军感到以战斗舰艇担任旗舰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和困难。很多大、中型主战舰艇均装备有大量的各种武备和电子设备,舰面甲板极为拥挤,无法加装完备的通信指控装备,各种无线电通信和电子设备同时使用时相互干扰严重,有时甚至造成指挥中断;主力作战舰艇在担任了旗舰的指挥任务之后,实际上也难以完成本来应该承担的作战任务。尤其让美军感到切肤之痛的是,随着舰队规模的大型化,作战任务的多样化,作战行动的复杂化,舰队指挥人员需要处理的各种情报的数量空前增多,单靠指挥人员的头脑意志决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命令。在1963年北约的一次例行的海军联合演习中,一周之内,司令部收到的各类电报就厚达1.8米,指挥人员需要以平均两分钟一份的速度来阅读和处理这些情报,其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指挥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旗舰指挥能力的不足在两栖作战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现代大规模两栖作战几乎包含了海军所有的战术行动,旗舰需要指挥和控制空中、海面、水下、陆上多军种参加的复杂的作战行动,一般舰船根本无法胜任。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海军形成了一致的共识:单靠改装提高战斗舰艇的指控能力已无法满足大规模两栖作战的需要,必须建造专用的舰队指挥舰,才能使海军的指挥控制能力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1969年1月,一艘全新的军舰在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下水,第二年11月这艘被命名为“蓝岭”号的新型军舰加入美国海军服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试用,1979年10月“蓝岭”号取代“俄克拉何马”号,正式成为第7舰队的旗舰。“蓝岭”号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船舶,它的任务既不是海上作战,也不是作战保障,而是指挥控制。根据这一使命任务,“蓝岭”号被定义为一个新的舰种-指挥舰。由于美军在制定建造计划时将“蓝岭”号列入了两栖舰艇,同时“蓝岭”号的设计也是重点解决两栖作战的指挥问题,因此,美军又将“蓝岭”号称为两栖指挥舰。和老一代的旗舰相比,“蓝岭”号基本不具备执行其他任务的能力,完全是一艘专用的舰队指挥舰,或者说是一艘“专业”旗舰。
“蓝岭”号满载排水量18372吨,舰长194米,宽25米,主甲板宽32.9米,航速23节, 16节航速时续航力为13000海里,舰员编制821人,指挥部人员190人。
对于“蓝岭”号来说,首先值得—提的是近两万吨的排水量。较大的排水量使“蓝岭”号有足够的甲板面积以布置数量众多的大型通讯天线,避免因天线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扰;较大的排水量使“蓝岭”号有良好的适航性、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自持力,考虑到通信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和作战指挥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证为今后的改进改装提供较大的余地。“蓝岭”号的甲板布置也比较特殊。上层建筑集中配置在中部甲板,和烟囱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大型舰桥,上层建筑的前部是一个大型四脚桅,后部是一个筒桅,上甲板尾部设有一个直升机起降甲板,可以停放一架中型直升机,但未设机库,整个上甲板显示很开阔、干净。
“蓝岭”号设计中总布置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使用中各种问题考虑得周密、细致。为了减少电磁波的干扰,各种系留装置和补给装置都尽量布置在上甲板以下,上甲板表面配置有卫星通信天线和远距离通用短波天线,为了避免工作时相互干扰,收发信天线分开布置,舰首甲板大多安装发信用天线,舰尾甲板安装收信用天线;为了保障两栖作战中指挥员离舰上岸的需要,在舰体中部甲板下有三个约占舰体长度二分之一的突出部分,存放了3艘人员登陆艇和2艘车辆登陆艇,舰上还可以搭载700名登陆作战人员及车辆;考虑到舰上载有舰队指挥部及大量高级指挥人员,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全舰装有200台冷暖风机,舰上有5台涡轮发电机组供空调使用;此外舰上还设有减摇水柜。确保在高海况下舰体的平稳。
“蓝岭”号的舰载武备较少,最初仅有两座八联装MK25“海麻雀”舰空导弹系统和两座MK33双联装76毫米舰炮,导弹和火炮均配置在上甲板的中部,以减少对指挥通信系统的影响。武器的装载原则是重点考虑本部防御,特别突出考虑对空防御。使用原则是指挥舰的护卫任务由编队内其它战斗舰艇负责,只要不对本舰构成直接威胁,一般不使用本舰武器。由于“海麻雀”导弹和双76毫米舰炮均属老式装备,作战效能低,1987年的现代化改装中,“蓝岭”号又加装了两座Mxl5“密集阵”近程防空武器系统、Mx36无源电子干扰装置和SLO—32(V)3电子战系统。
“蓝岭”号的动力系统选用了技术成熟、可靠耐用的蒸汽轮机,主动力装置为一台22000轴马力的蒸汽轮机,可以提供23节的最大持续航速,这一航速与美军的两栖舰艇大体相当,可以满足编队航行的需要。
“蓝岭”号作为一艘专用舰队指挥舰,其优良性能突出表现在强大的指挥控制功能上。按照美国海军的指挥体制,“海军指挥控制系统(NCCS)”由“舰队指挥中心(FCC)”和“旗舰指挥中心(TFCC)”共同组成、“舰队指挥中心”是设在岸上的陆基指挥所,“旗舰指挥中心”就是象“蓝岭”号这样的,位于作战海域的海上指挥控制舰。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中.设在夏威夷的“舰队指挥中心”将各种作战指令、作战海域的海洋监视情报、敌情威胁及作战海域的环境数据发送到“旗舰指挥中心”,经过处理之后分送各个指挥位置和作战部队。与此同时,“旗舰指挥中心”还会不断收到各部队关于自身状况、作战行动海域的海洋监视情报及作战任务的进展情况的报告,这些信息经过汇总处理之后,将报告“舰队指挥中心”。由此可见,在海上作战指挥中,“蓝岭”号处于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蓝岭”号上的“旗舰指挥中心”是一个大型综合通信及信息处理系统,它同70多台发信机和100多台收信机连接在一起,同三组卫星通信装置相通,可以每秒3000词的速度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码可自动进行翻译,通过舰内自动装置将译出的电文送到指挥人员手中,同时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综合情报中心的计算机中。“蓝岭”号的这种信息收发处理能力,在世界所有舰两栖指挥舰与日本海上自卫艇中是首屈一指的。
指挥部门——旗舰指挥中心,它是指挥员日常工作的舱室,在实施两栖作战时又叫两栖登陆部队指挥舱。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两栖作战中的对空、反潜、反舰兵力及航渡中的登陆编队实施指挥。舱内设有13部TA一980U卫星电话终端,两个1.1×1.1米的正方形战术显示屏,随时显示整个舰队的位置和活动情况。
登陆部队指挥舱它是登陆部队指挥员的指挥位置,舱内设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终端、两栖支援信息系统终端和海军情报处理系统终端。登陆部队指挥员使用这些设施掌握登陆作战的进展情况,对先头部队的作战行动及后勤保障提供支援。
对海作战指挥中心主要用于指挥航空母舰编队和其它作战编队实施对海作战,装备有战术数据系统终端和战术显示屏。
反潜战中心同对海作战指挥中心设在同一舱室内,主要用于指挥舰队及潜艇实施反潜作战,传递反潜战信息。
登陆部队火控中心负责协调舰队内火力分配,对两栖作战提供支援,登陆作战初期对登陆地段进行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支援,部队抢滩作战时对敌滩头火力进行压制,登陆部队向纵深推进时实施延伸火力支援。
作战情报中心设有由各类显示屏、标图板、通信设备、终端机组成的8部显控台,包括空中拦截控制台、空中优劣形势控制台、战术系统显示台、威胁判断显控台、武器协调显控台等。
综合通信中心设有200多个控制台,协调控制200余种收发信装置,保障舰队与陆上指挥部及舰队下属各作战部队的通信。
“蓝岭”号的出现使美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大型海上指控中心,从而在技术上彻底解决了大规模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问题。“蓝岭”号服役后不久,另一艘姊妹舰“惠特尼山”号也加入了美国海军的序列,成为大西洋舰队的旗舰,至此,美国海军两大舰队的旗舰全部由蓝岭级指挥舰担任。悠悠25年,在全世界每一个海洋上,在美国海军每一次重大部署中,到处都能看到“蓝岭”的身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蓝岭”号的出现并没有象其它新型舰艇那样,引起全世界海军的群起仿效,并且美国海军也迟迟没有确定下一代两栖指挥舰的建造计划。时至今日,“蓝岭”号和“惠特尼山”号依然各自一方,形单影孤地航行在世界两大洋上。真可谓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
其实造成“蓝岭”号后继乏人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是需求、技术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尽管在“蓝岭”号服役的25年中,海军通信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使“蓝岭”号最初装备的一些电子设备迅速老化,但对于近两万吨的大型舰只来说,舰龄25年的“蓝岭”号,其舰体部分正当壮年,只须对部分老化的设备加以改装,仍可保持其整体的先进性。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水平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一些其它种类的大型舰船的指控能力也在不断提。如:美国建造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设置有多个作战指挥中心,对外通信信道达112个,按美军的标准可以担任两栖作战的旗舰,指挥师、旅级的两栖登陆作战。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不能不说将对“蓝岭”号这样的专用两栖指挥舰的未来发展构成影响。
中美双方于1997年初达成协议,中方允许美国军舰在香港回归祖国后继续到香港进行维修和补给。根据协议,美国军舰访港必须先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然后安排其在香港停靠的有关细节,如无线电通讯、蔬菜供应、往返的交通艇等等,过去每年平均有60至70艘美国军舰访港,官兵人数达4.5万人。
2003年2月27日,访问香港,并遇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人员的反战示威。
2003年10月28日,访问香港;
2008年01月28日,访问香港;
2010年03月28日,进行为期5天访问;
2011年2月19日,访问香港,并停留5天左右。
2014年3月12日,访问香港。
1989年5月,访问上海,促使中美海军交流制度化;
2001年3月23日-26日,访问上海,布什上台后加强中美军事交流;
2004年2月24日至28日,访问上海,试图“缓和”中国海峡两岸紧张局势;
2006年6月27日,访问上海。
1998年8月,访问青岛,两国军事关系经历台海危机后恢复正常。
2005年3月28日-30日,访问湛江。
2012年3月15日经停香港水域,进行大约6天的休整。在港期间,“蓝岭”号船员将享受假期,并进行常规的补给和休整。
与中国海军舰队在南海相遇
2014年5月5日,正在中国南海执行训练任务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旗舰LCC19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与几艘中国海军驱护舰相遇,美军随即起飞MH-60海鹰直升机升空拍摄中国舰队。从美军方面拍摄的照片来看,中国海军的军舰包括一艘054A型护卫舰572号衡水舰和一艘052C型驱逐舰170号兰州舰。
2015年4月20日上午,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抵靠湛江某军港码头,开始对湛江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据悉,此次来访的“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共有1000多名官兵。
访问期间,中美两国海军官兵将相互参观军舰,举办舰艇开放日活动,举行拔河、足球、篮球等体育比赛,举办甲板招待会,举行军官座谈交流和海上联合演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