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1 21:45
蓝建枢(1855—1929年),字季北(季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第三届驾驶班,赴美留学回国后,历任管带、海军部参谋、管理部部长。民国 三 年(1914),任北洋政府海军部参谋处长,后任海军左司令、第一舰队司令,1920年出任海军总司令,翌年8月去职,返回福州,居吉庇巷旧宅,直至去世。
蓝建枢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
同治十年(1871年),蓝建枢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三届驾驶班。
光绪元年(1875年),蓝建枢堂课结业,与萨镇冰等同派上“扬武”舰实习,航行南北洋各地考察。
见习期满后,蓝建枢调入北洋差遣,先后任北洋水师舰艇枪炮副炮舰管带等职。
光绪六年十一月初五日,经清廷允准,北洋海防督操、记名提督丁汝昌率管带林泰曾、副管带邓世昌,大副蓝建枢、李和等200多人组成接舰部队,从天津西沽乘坐招商局的“丰顺”号轮船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舰。
蓝建枢充任“超勇”帮带大副,协助管带林泰曾驾驶“超勇”回国。
光绪七年,蓝建枢调充“镇远”舰大副。
光绪十三年三月,蓝建枢升任“镇西”鱼雷艇管带,赏蓝翎五品顶戴,补用千总。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拣员补署官缺,请准以蓝建枢升署后军右营都司。
光绪十六年,蓝建枢调任“镇南”鱼雷艇管带。
光绪十八年三月三十日,蓝建枢实授北洋水师后军右营都司,任“镇中”鱼雷艇管带。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令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护送援兵入朝。
八月十七日,蓝建枢督驾“镇中”鱼雷艇随北洋舰队护送兵船至朝鲜。翠日,北洋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
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奉李鸿章“避战保船”之令迁避威海卫。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日,日本进攻威海卫基地,蓝建枢率“镇中”艇参加防御作战。
四月初四日,清政府下令撤销海军衙门,所有海军将领一并革职。蓝建枢被革职,留营效力。
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保奏,以蓝建枢“自革职留营以后,颇知愧奋”,“才足任用”,开复原官,仍留山东原省补用,派充烟台水师学堂任驾驶正教习。
光绪三十年九月,蓝建枢调任“通济”练习舰管带。
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初九日,蓝建枢充任清廷海军部参赞厅二等参谋官。
九月二十六日,蓝建枢充任海军部参赞厅一等参谋官。
1912年3月1日,蓝建枢任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高级副官。
3月12日,蓝建枢联合黄钟瑛、魏瀚、杜锡珪、林建章、陈兆锵等旅沪闽籍海军军官发表反对福建政务院关于“外省旅闽人士每届选出特定议员专额”专法,主张“闽人治闽”。
4月6日,蓝建枢任海军总司令部高级副官兼海军舰队左司令。
11月6日,蓝建枢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2月1日,海军舰队左司令改为第一舰队司令,蓝建枢任第一舰队司令。
1913年7月12日,蓝建枢获得“三等文虎勋章”。
“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急命海军次长汤芝铭率舰赶赴江西九江镇压革命。蓝建枢奉命率第一舰队驻上海为后援,协助上海江南制造局郑汝成镇压“二次革命”,击败上海陈其美的“讨袁军”。
7月18日,蓝建枢调任海军部参谋处少将处长。
1914年2月1日,蓝建枢调任海军部参事厅参事。
1917年7月26日,蓝建枢调任海军编史监修,与黄裳治、刘传绶等三人共同审定海军部编纂科编的《海军大事记》。
1918年2月22日,蓝建枢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3月28日,北京政府大总统冯国璋明令特任蓝建枢为海军总司令。
4月2日,蓝建枢获得“二等大绶嘉禾勋章”。
11月,蓝建枢率40余人回福州,参加福州船政局“海鹄”炮艇下水典礼,并与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练习舰队司令蒋拯、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第一舰队司令林颂庄等到汕头,与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总司令林葆怿协商南北海军停战议和,企图动员林葆怿放弃政见,率护法舰队归队,终因不果而回北京。
1919年1月4日,蓝建枢获得“二等文虎勋章”。10月14日获得“二等宝光嘉禾勋章”。
1920年10月,蓝建枢与护法舰队司令林葆怿等联合致电北京政府与广东军政府,宣布“南北海军统一”。
同年蓝建枢发起倡议集资修缮马尾昭忠祠。
1921年7月22日,北京政府封蓝建枢为“澄威将军”。
8月12日,蓝建枢因北京政府积欠海军粮饷数月,士兵闹饷而自请辞去海军总司令之职。
蓝建枢退职返回故乡福州后,在吉庇巷的府邸度过晚年。
1929年,蓝建枢病逝。
蓝建枢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南端东侧,吉庇巷北侧新94号(旧32号)。原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经蓝建枢修缮过。故居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两主座、一花厅,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坐北朝南。西为主座,东为花厅。门临吉庇巷街,有石框大门。入门往西(左),进第二道门,为南面主座,共二进。有天井,三面环廊。第一进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厅左、右有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