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4 00:44
蓝星诗社出版了《蓝星诗刊》《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诗刊杂志,蓝星诗群的诗人以发展个性提倡乡土文化等为写作宗旨,以诗歌来体现出生活态度和面对现实的艺术价值观念。
蓝星诗社是当代诗团体,原称新闻周刊社,成立于1951年9月,由覃子豪、钟鼎文、葛贤宁三人创立,覃子豪任主编,以《自立晚报》副刊为阵地,每周出版新诗一期。1954年冬,阵地由《自立晚报》移到《公论报》副刊,同时更名为《蓝星》。此三人受了纪弦的刺激,组成蓝星诗社,仍由覃于豪主持编务。后余光中、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的陆续加入使阵容进一步扩大,与创世纪、现代诗社形成鼎足之势。除了创办人以外,另有周梦蝶、叶珊、向明、敻虹、黄用、张健、方莘、吴宏一等人。
1951年,《蓝星诗选》出版。面对纪弦标举的六大信条,覃子豪于《蓝星诗选狮子星座号》发表《新诗向何处去》,后收入《覃子豪全集》他认为风格是自我创造的完成,希望中国新诗能重视自己民族的气质性格、精神等特性,并具有时代精神,而不该一味以西洋为楷模,缺乏自己的风格。
《蓝星》于1953年6月创刊,次年3月,由覃子豪、钟鼎文、邓禹平、夏菁、余光中等发起成立“蓝星”诗社。1954年6月,“蓝星”社将《新诗周刊》移于《公论报》,改名《蓝星周刊》,此后又出《蓝星诗选》(季刊),最早由覃子豪主编;同时又有夏菁、余光中、罗门轮流主编的《蓝星诗页》(月刊)。蓝星诗社成员还出版过“蓝星诗丛”、“蓝星丛书”,先后印行三四十种诗集。由于这些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观有差异,刊物也就显得异彩纷呈,“蓝星”诗社有一批出类拔萃的诗人,经常为之撰稿的成员除上述诗人外,还有:吴望尧、梁云坡、郑愁予、黄用、周梦蝶、向明、张健、林冷、阮囊、季江、蓉子、叶泥、旷中玉、王宪阳等。到1963年覃子豪去世,许多成员或旅美,或封笔,罗门编完最后一本《蓝星一九六四》诗选后,该组织宣告解散。
蓝星诗社的创立人之一,覃子豪他早期诗作大多富有真挚的感情,强烈的爱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参加抗战,出版的诗集《自由的旗》充满不屈的反抗精神。诗集《永安劫后》更以极大的义愤控诉了日军1943年10月对福建永安狂轰滥炸的暴行,诗集中《土地的烙印》《血滴在路上》《今夜宿谁家》《凶手的铁证》等无不字字血泪。诗人用平白的语言,描述了战火劫难中的城市令人肝胆欲裂的场景,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人的生命脉搏与祖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是覃子豪早期诗作的基本色调,诗的主题就是民族命运的主题,诗的语言平时朴素,诗质稠密,形式也较精致。
入台后由于世易时移,诗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使他后期诗作在内容意蕴、诗的形象、语言和艺术形式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受现代主义诗风的影响逐渐明显。诗的主题复杂化,抽象化。1955年出版的《向日葵》,标志着覃子豪现代主义诗风的加重,诗作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觉,通过对自身心灵的开掘,使对象心灵化,心灵对象化,从中可以看到表现主义的艺术直觉,象征主义对主体对应物的寻求,印象主义对稍纵即逝的意念的捕捉。
钟鼎文,安徽藉台湾著名诗人。台湾初期,曾与纪弦、覃子豪借《自立晚报》创刊《新诗周刊》,开启台湾的新诗运动。以后又筹组成立“蓝星诗社”,出版《蓝星诗刊》。
在台湾现代诗坛上,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女诗人,蓉子是最有声望的一位。蓉子在台湾诗坛被誉为“今之台湾第一位女诗人”,“永远的青岛”。1950年发表诗作《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青岛》后一举成名,遂一发不可收。
在五十年代,蓉子可称为全身心拥抱大自然的田园诗人。她前期创作受古希伯来诗歌影响,宗教色彩浓厚,有人道主义思想,诗中蕴含着向上向美和勇于探索的进击精神。蓉子的创作后期艺术上日趋成熟,这时期的诗有现代的实感,又有浓厚的浪漫气息,与前期一样,仍充满着对理想与希望的呼唤,对青春与生命的讴歌,她的诗在艺术结构,气氛营造,意象捕捉和语言锤炼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
蓝星诗社崇尚创作真纯的自由诗,强调个性张扬和民族精神,艺术取向注重平稳。
“蓝星”是一个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它与“现代派”相抗衡。虽没有固定的理论和绝对的信条,也没有现代派那么激进前卫的创作主张,但他们的基本倾向是标榜创作纯粹的自由诗。他们反对“横的移植”的过分强调,力主诗要“注视人生”,“重视实质”,强调个性和民族精神,认为风格是诗人自我创造的完成,覃子豪强调,“自我创造”是民族的气质、性格、精神等等在作品中无形的表露。“蓝星”社诗人的作品大都既接受西方技巧,有现代气息,又尊重传统,其艺术取向也较为稳健、持重。
“蓝星”社的创作园地也很开放,能包容多元的风格和主义,这是其较温和的一面,它使“蓝星”在新诗西化风潮中对“现代派”和后来的“创世纪派”起了重要的制衡作用。
20世纪60年代,在全盘西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成长壮大,成为台湾文坛的主流。诗歌方面,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诗社”、以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和以痖弦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成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主力军。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对“反共文学”的一种彻底否定。在创作上,它精雕细刻,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对台湾文学的整体提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现代主义文学又有其弊端,尤其是诗歌,提倡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极端形式主义和晦涩难懂的文字,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批判。
同时,蓝星诗社揭示了新诗发展的新方向。
蓝星诗社对台湾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推动现代诗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蓝星诗社的创立人之一覃子豪也被誉为“诗的播种者”和“蓝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