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6:15
蓝花棘豆(Oxytropis caerulea (Pallas) Candolle)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0厘米。主根粗壮而直伸。茎缩短,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绢状毛,叶柄与叶轴疏被贴伏柔毛;小叶长圆状披针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疏被贴伏柔毛。总状花序;花葶比叶稀近等长,无毛或疏被贴伏白色短柔毛;苞片较花梗长,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天蓝色或蓝紫色,旗瓣瓣片长椭圆状圆形,子房几无柄,无毛,含胚珠。荚果长圆状卵形膨胀,果梗极短。6-7月开花,7-8月结果。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主根粗壮而直伸。茎缩短,基部分枝呈丛生状。羽状复叶长5-15厘米;托叶披针形,被绢状毛,于中部与叶柄贴生,彼此分离;叶柄与叶轴疏被贴伏柔毛;小叶25-41,长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宽(1.5)2-4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疏被贴伏柔毛。
12-20花组成稀疏总状花序;花葶比叶长1倍,稀近等长,无毛或疏被贴伏白色短柔毛;苞片较花梗长,长2-5毫米;花长8毫米;花萼钟状,长4-5毫米,疏被黑色和白色短柔毛,萼齿三角状披针形,比萼筒短1倍;花冠天蓝色或蓝紫色,旗瓣长8(12)-15毫米,瓣片长椭圆状圆形,先端微凹、圆形、钝或具小尖,瓣柄长约3毫米,翼瓣长7毫米,瓣柄线形,龙骨瓣长约7毫米,喙长2-3毫米;子房几无柄,无毛,含10-12胚珠。荚果长圆状卵形膨胀,长(8)10-25毫米,宽(3)5-6毫米,喙长7-9毫米,疏被白色和黑色短柔毛,稀无毛,1室;果梗极短。花期6-7月,果期7-8月。
蓝花棘豆具有粗大根系,入土很深,穿透力强,在陡峭干旱的碎石山坡上能很好生长。极耐干旱。耐寒力强,多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在极端最低气温达-38℃地,仍能生长,但不耐高温。
由山地移至海拔800米平原地区种植,在年均温9.9℃或极端最高气温,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乎原区,少有蓝花棘豆生长。在海拔200米以上山地常和大针茅、紫羊茅、垂头菜、苔草、细叶鸢尾、裂叶蒿等组成群落。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锡盟和大青山)、河北、山西等省区。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和蒙古也有分布。
蓝花棘豆在群落中生长矮小,每平方米鲜重只有15.5克,占群落总产量的5%,但蓝花棘豆在群落中的株丛数很多多每平方米多数者可达70多丛。
每年6月中旬现蕾,7月开花,8月结实。在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石砾坡地。一般在石质坡地,生长矮小,高度只有20-30厘米,但在林缘上层深厚处,生长繁茂,高度可达70厘米。
在天然草地上,自然结实率高,荚果在花序由下而上顺序成熟,自行开裂散种,繁殖力强。千粒重2.5-2.66克。
蓝花棘豆因地上茎非常矮小,或近似无地上茎叶集中在基部形成叶丛,叶多而密集,一个株丛可着生叶柄几十枚到二百多枚。叶量极其丰富,据果期测定,叶占地上部总量的55%,总花梗占总重的27.2%,花果占总重的17.8%,产草量集中在地表以上10-15厘米之内。在地表上5厘米之内的产草量占地上总产草量的39.4%,地表上10厘米之内就集中了地上部总产量的65%。蓝花棘豆是放牧型牧草,耐牧,耐践踏,再生力强,在生长季节可以多次利用。
蓝花棘豆的适口性好,无论牛、羊和马放牧时,常从草群中挑选其采食,被视为抓膘牧草。其化学成分:
消化能、代谢能含量及消化率:
蓝花棘豆粗大的肉质主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根量大,亩产风于根可达340多公斤。在土层瘠薄的碎石山坡上培育,是很有前途的牧草,用以改良退化的山坡草地。种子硬实率约占33%,在雨季,无论开沟浅播或撒播后赶羊踩踏,均易出苗,一般种子发芽率约在40%以上。
蓝花棘豆成优势种,优势度高者可占群落总产量的8.5%以上,亩产青草达20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