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09
隋唐时期,独乐寺始建。
辽统和二年(984年),独乐寺重建。
明朝时期,独乐寺增建韦陀亭和报恩院。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独乐寺修缮,并在东部修建行宫。
民国六年(1917年),独乐寺西院被划拨为师范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5年),陕军驻扎于独乐寺。
民国十六年(1928年),北洋政府蓟县保安队驻扎在独乐寺。
民国二十年(1931年),独乐寺被划拨为蓟县乡村师范学校,东西院及后部正殿皆改建为校舍,观音阁和山门未改动。
独乐寺坐北朝南,总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东侧二乾隆行宫、西侧僧房、寺前影壁、八角亭等。
独乐寺山门中直枓的运用是中国现存唐、宋建筑实物中的孤例。而在转角斗拱中所运用的抹角拱(即45度斜拱)亦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使用斜拱的最早实例。斗拱造型独特,拱眼壁皆施彩绘。屋顶正脊两端的鸱尾是中国现存于建筑屋顶上最早的鸱尾。
独乐寺观音阁所使用的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二朵斗拱,结构功能明确,或承檐,或承梁枋,内外上下,繁简各异而又井然有序,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斗拱之大成。殿内辽代泥塑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泥塑造像之一。
独乐寺内遗存丰富,主要有:金代遗存的董彦兴石幢和观音阁二楼的游人题记墙,元代的观音阁内层壁画,明代的观音阁外层壁画,清代的重修独乐寺石碑一通等。其中,观音阁顶层内的大批斗拱构件及一层楼梯旁的通架柁皆系隋代始建时的遗物。
独乐寺观音阁下层内绘壁画,内容以十六罗汉和明王像为主题,间绘神变故事、世俗题材及重修信士像,全长45.35米,高3.15米,总面积达142.85平方米。绘画以铁线描为主,兼用兰叶描,线条流畅,为元代绘制,明代重描。
1966年,梁思成提出要为独乐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在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等保护措施,促成国家文化部拨款9000元,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
1972年,独乐寺大规模修缮,发现观音阁内墙壁画。
1998年,独乐寺维修,在观音阁顶发现唐代莲花勾头。
2004年,独乐寺先后恢复乾隆行宫御碑回廊以及西围墙。
1961年3月4日,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的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阁楼式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武定街41号。
40元/人。
天津市内乘坐530、533、535、536、蓟22、蓟24、蓟25、蓟3、蓟60、蓟9路公交车,在独乐寺站下车前往。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距离独乐寺约1.5千米,驾车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