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岛瑶台

更新时间:2023-12-08 18:41

蓬岛瑶台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文物景观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

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蓬岛瑶台中的大岛象征着“蓬莱”神山,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的小岛则象征着“方丈”和“瀛洲”另外两座神山,东南岛上还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有许多御刻石,这些石头中有部分至今还保留着。

根据清朝的皇家密档记载,从福海的各个角落观察蓬岛瑶台,都无法观察到这座美轮美奂的岛屿宫殿,尤其是在薄雾在福海上升起的时候,蓬岛瑶台更是有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虚无缥缈,更给这群宫殿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感觉。现代的学者通过研究与测量发现,福海的边长为600米,而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极限距离是200米,而蓬岛瑶台正好位于福海的正中央,与福海沿岸的距离都超过了200米,也就是这一特殊的视觉现象,让沿岸的人无法观察到这座帝王宫殿,使得这处景点充满了魅力。

福海在当时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皇帝与皇太后分别在望瀛洲和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在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乾隆皇帝曾特许葡萄牙使臣观看了竞渡。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福海还是放河灯的地方,蓬岛瑶台的码头就是皇帝放河灯的主要地点。

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时,因当时园内没有可供使用的船只,蓬岛瑶台未被毁坏,但到了1870年蓬岛瑶台却发生一场意外火灾,由于此时岸边仍然没有可用船只,蓬岛瑶台最终被焚毁。

文物现状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

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

建造思路

秦朝以来的神话

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巿(巿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古代中国的传说

蓬莱传说: 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大波,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战国时期的发展

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狂热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转变而来的方士们,其中一部分当时对文化很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统治者,大肆宣传传闻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劳民伤财地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达过,不是三神山隐于水下,便是因大风所阻,半途而返。可见所谓仙山,实在很虚无缭纱,是那部分方士们的瞎编。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没有结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有的传说还把徐福描绘成因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远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一叫徐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徐福是不是真的东渡了,东渡能否有条件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这属于学术问题。中外学者正在探讨。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皇家园林的建造

到了建造圆明园的中国清朝,一池三山的建造思路已被统治阶级所广泛接受。而蓬岛瑶台的建造正符合了皇帝对神仙和仙境的追求。据史料记载,在圆明园尚未被毁坏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这五代帝王都有留下描写该景区的诗句,这在圆明园,在整个清代皇家园林,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西方人眼中

如我(王致诚)前面所说,每处幽谷都有供游乐燕居的殿宇。与整个宫苑的宏大规模相比,每个殿宇显得小巧玲珑。然而,整座宫苑可把欧洲最显赫的君主及其宫廷全都容纳得下。有多处殿宇系用雪松建成,雪松来自距此地五百法里以外的地方,其运输费用相当可观。您猜猜看,园内究竟能有多少处宫殿呢?有二百处之多,还要加上二百处太监的住所,因为每处宫殿都由太监们照看;他们的住所就在左近,不过几步之遥,但由于简陋,都用一堵墙或是一座假山隔离开来。

河渠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桥,以方便各处的往来交通。桥大都用方砖或切石建成,亦有几座木桥。每座桥都有足够的高度,供船只自由通行。桥上有精雕细琢的汉白玉栏杆,上有浅浮雕图案。另外,各座桥的建筑式样又互不雷同。千万不要以为桥都是笔直的,其实每座桥都有或左曲右弯、或百转千折的变化,以至三四十尺的直线跨度,桥长每达一二百尺。还有许多桥,中央或两端,建有四柱、八柱或十六柱式的小亭,供人驻足小憩。此种小亭,通常建在能欣赏绝佳风景的桥上,也有一些建在木拱桥或汉白玉桥的桥拱两端。亭的建筑结构非常漂亮,但与欧洲的建筑观念格格不入。

我在上面谈到,运河都汇合或注入各池塘和湖海中。其中确有一处较大的湖泊,半径为半法里,遂以“海”名之,系园内最佳景致。环海四周,疏密有致地分布着一处处宫殿或院落,它们被我上面提及的一条条河渠或一座座假山彼此分隔开来。

然而,真正的宝贝是一座小岛,或者说是一处陡峭的巨岩,它位于福海中央,高出水面约一丈许。岛上建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宫殿。那殿虽小,却有一百余间厅室。它有四个立面,精致美丽之程度,我根本无法形容。那里堪为观景绝佳去处。从岛上放眼四望,可见岸边疏密错落的重重宫阙,那延伸至岸边座座假山,那流入海中或从海中流出的条条河渠,那建在河渠入海口或出海口的座座桥梁,以及那装点桥梁的处处小亭或拱门。而这福海,景色美不胜收。其岸边更是变化万千,无一处与另一处相雷同。这里是方石砌就的整齐堤岸,与长廊、小径和道路相连;那里是岩石堆叠的嶙峋高崖,极尽人之想象之能事。要么是漂亮的高台,台上建有宫室,可由两侧拾级而上;而在高台的另一侧,更有楼台亭榭,层层叠叠,呈半圆形,渐次展开。又有一片花林竟艳,映入眼帘;稍远处,则有一荒僻树丛,像是只有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方能见到的景致。有高大挺拔、堪作栋梁的乔木,有来自异国的树木;有的以灼灼繁花见长,有的以累累果实取胜。

在此海岸边,还可见到无数的竹笼或亭子,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养着各色品种的水禽。陆地上,也不时见到放养观展的动物,或是供射猎的小小园苑。

皇上或皇后嫔妃和宫女以及太监日常起居处,由一群殿堂、庭院、花园组成,浑然一体,气派非凡。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座城池,至少与多尔城的面积相差无几;而其它各处殿宇,不过是游玩、饮宴和宵夜的场所。

皇上的日常起居之所就坐落在紧邻大宫门的地方,有数座前殿、觐见大殿、多处庭院和花园,如同一座岛屿一般,四周环绕着又深又宽的护城河。这里也可以称之为“后宫”。就在组成后宫的各个厅室里,人世间所能想象的至美之物尽收眼底:各式家具、陈设装饰、书画(我指的是中国风格),珍贵的木器、日本和中国的漆器,古代瓷器、金银器皿等。这里汇集了人的艺术与创造力对大自然造化之美所能添加的一切。

总之,这处游冶之所叫做圆明园,即万园之园,无与伦比之园……(西方人第一次将圆明园称为万园之园)

乾隆御诗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小大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

名葩绰约草葳蕤,隐映仙家白玉墀。

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

鹭拳净沼波翻雪,燕贺新巢栋有芝。

海外方蓬原宇内,祖龙鞭石竟奚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