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梵寺

更新时间:2024-06-02 14:08

宝梵寺,又称罗汉院,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历史沿革

宝梵寺始建于北宋;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赵曙敕封为宝梵寺;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明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海舟、清澄二人广纳功果,相继带领弟子在原址续建庙宇,重振佛事;同年,绘大雄殿内壁画《西方境》。

1986年,由附近定静寺迁入宝梵寺《诸天朝贡》明代壁画约25平方米,以及宋碑等文物。

2019年,蓬溪县对宝梵寺原画进行了复制,将壁画全面展示在大众面前。

建筑格局

宝梵寺,称罗汉院,宋英宗赵曙赐名,意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现建筑为明清遗存,总建筑面积约1700余平方米。寺依山而建,中轴对称布局,有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厢房等。宝梵寺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手持法器,列两旁。左右各设拱门及钟鼓二楼。弥勒殿内塑弥勒佛坐像。

大雄殿

大雄殿结构严谨,为明代中期建筑遗构。殿成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制作均为7铺单抄双下昂,出昂作篦齿状,昂角灵翘,昂尾直抵平椽。左右各设偏殿。东西配殿各七间,相互对称。东配殿依次为药王祠、观音殿、城隍祠。西配殿依次为纯阳祠、地藏殿、土地祠。大殿均采用苏式彩绘。

文物遗存

壁画

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境》,共计约104平方米。《西方境》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2铺。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地藏说法》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另外9铺为《议赴法会》《雷音供奉》《达摩朝贡》《准提接引》《南天仙子》《长眉问难》《罗汉聆经》(一、二)、《功德圆满》。 宝梵壁画通高3.08米,宽度在2.06米至3.17米之间,每铺壁画之间以柱相隔,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壁画共绘制人物103人,造型准确、比例匀称。宝梵壁画在人物造型上沿用了宋代绘画的写实手法,所绘人物有的聆经说法,有的穿针引线,有的窃窃私语……其线条富于变化,运用了白描线条的各种表现技法。 宝梵壁画的色彩浓重饱满、金碧辉煌。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绘制,色彩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兼施黑白灰色和少量的青色,形成了鲜明的用色特点。

大雄殿的藻井上,有《西游记》连环图画64幅,52.5平方米,为清代补绘。

主要展览

宝梵壁画展示展览厅

宝梵壁画展示展览厅紧邻宝梵寺,以壁画历史文化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梵寺中的“宝梵壁画”故事为主题,分世界壁画的起源、中国壁画的历史发展沿革、蓬溪——古壁画艺术之乡、《西游记》连环图画、国宝的利用和保护等篇章,依据壁画发展历程的先后顺序设置展陈内容,不仅以具象“活态”的形式呈现壁画历史,同时也展示了蓬溪壁画的历史和分布情况和宝梵寺相关建筑艺术、书法元素等。

历史文化

相关传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位外地的马县长,因敬仰宝梵壁画而专程跟随父亲来到蓬溪,并且雇了一名像师一同参观宝梵寺,马县长全部拍照,寄给了当时的文化刊物《东方杂志》,宝梵壁画从此被大众所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北平《良友》画报将《东方杂志》刊登的壁画照片又作了部分转载。同年,上海真如暨南大学教授俞剑华将宝梵壁画第八幅《罗汉聆经》图收编在他撰著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绘画史》的卷首影印插图之中,位居于唐代中期和五代前期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观、掠影、考证、临摹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南京美术学院副教授黄纯尧、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振辉、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何志生和北京《文物》出版社编辑周成等。 刊载宝梵壁画的书籍、刊物也逐渐增多,包括《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艺苑掇英》《四川风物志》《旅游天府》等。

文物价值

宝梵寺的建筑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了古代匠人较超的技艺及艺术品位。宝梵寺壁画拓展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艺术魅力,无论造型、用线、用色还是绘制技艺,都启迪着现代画家对传统艺术进行再认识,对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宝梵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宝梵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宝梵寺,路程约8.8千米,用时约15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