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8:38

蓼,汉语二级字,读作蓼(liǎo或lù),蓼(liǎo):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蓼(lù):⒈ 形容植物高大。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蓼liǎo(ㄌ一ㄠˇ)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其他字义

蓼lù(ㄌㄨˋ)

1、形容植物高大。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基本词义

◎ 蓼 liǎo

〈名〉

(1) 蓼属植物的泛称 [knot-wee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2) 春秋古国名 [Liao state]

(3)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4)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5) 古县名 [Liao county]。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

(6) 姓

常用词组

蓼洲周公

基本词义

◎ 蓼 lù

〈形〉

(1) 形容植物高大 [(of plants) tall]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2)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3) 另见 liǎo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蓼【申集上】【艸部】康熙笔画:17画部外笔画:11画

《唐韵》卢鸟切《韵会》朗鸟切,𠀤音了。《说文》辛菜。《诗·周颂》予又集于蓼。《本草·释名》蓼类性皆飞扬,故字从翏,高飞貌。

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子燮灭蓼。《注》蓼国,今安丰蓼县。

又水名。《水经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经注》漳水东南过蓼亭。

又姓。《潜夫论》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韵》鲁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张衡·西京赋》摎蓼浶浪。

又《唐韵》力竹切,音六。《诗·小雅》蓼蓼者莪。《传》蓼蓼,长大貌。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注》力纠切,音鏐。纠蓼,相引也。《大人赋》纠蓼叫奡。

又《通鉴》蓼侯孔臧。《史炤·释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陆德明·经典释文》蓼音了,未尝有六音,史炤误。《玉篇》又作𦾷。《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𠇍作。

说文解字

蓼【卷一】【艸部】

辛菜,蔷虞也。从艸翏声。卢鸟切

说文解字注

(蓼)辛菜。句。蔷虞也。蓼为辛菜。故内则用以和。用其茎叶。非用实也。蔷虞见下文蔷字下。此云蓼、蔷虞也。下文云蔷虞、蓼也。是为转注。正与蘇桂荏也、桂荏蘇也同。特以篆籒异其处耳。颜注急就篇乃云。虞蓼一名蔷。叔重云蓼一名蔷虞。非也。夫释艸一篇。许君偁用异其读者往往而是。其萌虇蕍为梦灌渝也。镐矦莎为莎镐矦也。藄月尔为藄土夫也。蕦葑苁为葑须从也。何所疑於蓼𧦝蔷虞哉。某氏、孙炎、郭朴皆蔷为句。虞、蓼为句。蓼借为蓼萧之蓼。长大皃。从艸。翏声。卢鸟切。古音在三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