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齐

更新时间:2024-08-26 15:24

蔡宗齐,美国汉学界著名学者。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英文系本科,一年后考入该系首届硕士研究生班,师从戴镏龄教授,专修英美文学。1984年前往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攻读比较文学,于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又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师从高友工专修中国古典文学,于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任教,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How to read Chinese literature(《如何读中国文学》)丛书主编、美国杜克大学两份英文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JCLC;已收入AHCI索引)(《中国文学与文化》)和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棱镜:理论与中国文学》)的主编、以及香港岭南大学《岭南学报》的主编。编、著有英文书籍16种和中文学术书籍10种,由中美著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文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及佛教。

学术成就

古典诗歌的研究

1996年出版专著The Matrix of Lyric Transformation: Poetic Modes and Self-Presentation in Early Chinese Pentasyllabic Poetry (Michigan, 1996),2015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从作品细读中归纳了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四种模式——戏剧、叙述、抒情、象征模式,阐述它们的主题、形式、文类特征及内在联系,勾勒他们的演变进程。

2008年出版编著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Columbia, 2008) (《如何读中国诗歌:导读集》),此书对先秦至明清的重要诗歌作品做了文本细读(中文原文加英译),并推荐阅读策略,强调诗歌韵律与声音的重要性,还提供了跨越题材与朝代的互文对话。每章均由专门研究某一特定时期或诗体的学者撰写 。

2011年出版与崔洁博士的合著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Columbia 2011)(《如何读中国诗歌:语言教本》),该书录入了100首诗歌,提供了中文、英文和汉语拼音,并附散文翻译、词汇解释、文学评论及录音。

2015年在复旦大学举行题为《语法与诗境》的系列讲座,共八讲。演讲内容已写成十篇论文,先后在各种主要刊物上发表,包括《中大大学学报》、《中国文哲研究集刊》、《文史哲》、《文学评论》、《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主要期刊上发表 ,并全文或部分转载于《新华文摘》、《新华文摘》网络版、《文学遗产》网络版等刊物。这些论文由中华书局结集2021年出版为《语法与诗境——汉诗艺术之破析》一书。

2015年主编Sound and Sense of Chinese Poetry(Duke, 2016),中文版为《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这本书从不同而独特的角度切入声音的各个维度,探寻中国文学中的声音议题,并试图清楚地阐发中国诗文某一文体或多类文体中声音与意义的互联、互动关系。

2018年出版编著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in Context: Poetic Cultur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ang (Columbia, 2018)(《中国诗歌文化:先秦到唐》),该书每一章侧重于一个特定的主题,以展示诗歌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此打破语言和文化、诗歌和历史之间的障碍,带领读者发现诗歌在中国文化创作中的独特作用。

202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两卷本《语法与诗境——汉诗艺术之破析》,主书名“语法与诗境”概括了本书的中心内容。语法这里特指使用诗歌语言的方法,主要涵盖韵律、句法、结构三大方面;诗境,则是这三者互动结合而产生的审美体验,其中很上乘者被认为可呈现主、客观世界之实相,称为“意境”、“意象”、“境界”。全书分十二章,共时分析和历时比较相互交错,相得益彰,力图将每种诗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以及不同诗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路径一一梳理清楚,从而揭示为何各种诗体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能焕发出迥然不同的诗境,即独特的时空或超时空之审美经验。

202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如何阅读中国诗歌:诗歌文化》,聚焦中国历史和传统中的“诗歌文化”,从与诗歌、诗人相关的历史、社会、政治、学术、宗教、性别等文化面向着手,呈现先秦到清末民初,中国诗史如何在文化与诗歌互动下,成就出独特的人文精神。系列第二册《如何阅读中国诗歌:作品导读》同年出版,全书共20章,按历史阶段分为六部分: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五代与宋、元明清。全书选取从先秦至明清的近200首代表性诗歌。各类体裁由17位海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分别撰写。本书有对各种诗歌类型的介绍、分析与研读,也会带领读者着重关注中国诗歌的主题、形式与作诗方法,完整地展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全貌。

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

2001年主编Chinese Literary Mind: Culture, Creativity, and Rhetoric in Wenxin dialong (Stanford, 2001),是英文世界中第一部文心雕龙研究的专书。这本书前两部分着重于文化传统,展示并评估了刘勰如何统一中国文学传统;第三部分探讨刘勰的文学创作理论,运用现代批判观点来分析他的观念;第四部分由三个关于刘勰修辞学观点的详细研究组成。

2004年主编Chinese Aesthetics: The Ordering of Literature, the Arts, and the Universe in the Six Dynasties (Hawaii, 2004),这本著作的序言详述了六朝美学的历史背景,随后的十篇文章阐述了六朝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园艺的审美特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此书揭示了生活与艺术,感性与形而上学,艺术与哲学(宗教)之间复杂而动态的相互作用,勾勒了六朝美学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2019年与吴盛青教授共同主编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的专辑Emotion and Visual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9),并撰写了引言Patterning, and Visuality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and Beyond。该专辑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学中“情”这一概念的内容及发展,并重新发现它与视觉的关系。

2020年主编了期刊Prism的专辑Critical Theory and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0)。该专辑涉及中国文学研究中生态批评、性别研究、互文性、东方主义等问题。

比较文学的研究

2002年出版的英文著作Configurations of Comparative Poetics: Three Perspectives on Western and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Hawaii, 2002)已经被翻译为《比较诗学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该书是对中西方诗学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分为宏观篇、微观篇和结语三部分。宏观篇集中讨论了中西方诗学的宏观结构;微观篇探讨中西方诗学的微观构造,即中西方诗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系列具体理论,将柏拉图和孔子的和谐诗论、浪漫派领袖华兹华斯和刘勰的文学创造论、现代主义和中国古代有关汉字与诗歌之势的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解构理论等进行比较分析;结语部分对本书引介的内文化、跨文化和超文化视角进行了认真地理论反思。本书是自刘若愚以来,美国学界有关中国文学理论的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

文学丛书的编撰

2016年与袁行霈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签署合约, 共同主编《如何读中国文学》系列丛书。此套丛书共十卷,分别由七位中美学者担任主编,其中包括《如何读中国诗歌》、《中国诗歌文化》、《如何读中国小说》、《如何读中国戏曲》、《如何读中国散文》《如何读中国文学批评》六部文学导读集,以及四部配套的语言教本。这一系列的书主要面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力图克服从前教材编写各种不足之处,培养一批能够驾驭双语、双文化传统的学者和汉学家。2018年3月23日蔡宗齐教授在华盛顿参加了丛书启动仪式。该系列丛书已发行六册,全套计划于2023年出齐。

已发行六册,其中五册是蔡宗齐教授负责的诗歌及散文部分。诗歌部分三卷的介绍见上文。散文部分有两册,一是How to Read Chinese Prose:A Guided Anthology(《如何读中国散文:导读集》),该书录入100多篇散文,囊括了古代散文的主要风格与形式,且每篇都提供了中英文对照及学者评论。二是How to Read Chinese Prose: A Course in Classical Chinese(《如何读中国散文::古代汉语教本》),与崔洁博士和刘玉才教授合著。该书以40余篇散文为例,提高读者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阅读理解能力,每篇作品以繁体字呈现原文,以简体字呈现现代汉语的翻译,并附有相关文化、历史、美学的评论。

2019年7月29日,蔡宗齐教授、袁行霈教授与荷兰博睿出版社(Brill)签署了英文丛书《中国文献与世界》的出版协议,此丛书是袁行霈教授主持的“中华文明传播史”项目一部分。“中华文明传播史”是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合作项目,旨在出版系列专题论文集、考察报告、文献资料集和多卷本《中华文明传播史》,为国际学术合作、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新的探索。

中英文期刊的创办

蔡宗齐教授凭其创办或共同创办和编辑《中国文学与文化》(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与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共同创办)、《棱镜:理论与现代中国文学》(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及《岭南学报》的杰出成就,被美国学术期刊主编协会 (Council of Editors of Learned Journals; CELJ)评选为2020年杰出主编奖得主。杰出主编奖居CELJ所颁发各种奖项之首,是该协会所授予的最高荣誉。此奖在1981年建立以来,历届得主大部分都是美国著名人文期刊的编辑。蔡教授获此殊荣,属亚洲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期刊首次进入获奖之列。

授奖辞称:“蔡教授的编辑工作对全球的影响力在于,他连系了北美和中国汉学家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一直致力推广和出版中国学者优秀论文的英文翻译本,及为年轻及资深学者出版跨学科著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带来新的理论视角。此外,蔡教授在2014年给予于1952年停刊的著名中文期刊《岭南学报》新生命。总而言之,蔡教授对以上三本期刊上的杰出工作表明了他对编辑工作的热忱贡献。”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CLC)(《中国文学与文化》)是蔡宗齐教授2014年与袁行霈教授联袂创办并主编英文杂志,由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杂志采用了崭新的办刊形式, 编辑委员会成员一半来自北美,一半来自大中华地区;发表的园地由中外学者共享。已出版八卷十六期,其中不少论文是由大陆港台新加坡学者撰写、美国年轻学者翻译改写而成。杂志冀望能够超越传统的国家和文化界限,实现“天下学问一家”的理想。2019年6月,JCLC被国际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A&HCI正式收录,自2017年起所刊论文均可在A&HCI中检索。A&HCI是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的简称,与SCI及SSCI并称三大引文索引。JCLC被A&HCI收录,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其意义在于对西方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实质性的影响。

蔡宗齐教授2019年创办并杜克大学英文期刊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棱镜:理论与中国文学》)的主编。Prism的前身是岭南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始于1997年的刊物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ese(JMLC),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深入对话,蔡宗齐教授2019年将其改版为Prism并创办了第一期(总第16卷),已出版至第18卷。Prism已被十多个西文索引系统收入,其中有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进入此索引,就获得了申请加入AHCI 的资格,两年后(即2023年)就可正式递交申请。

2014年主持《岭南学报》复刊工作并担任主编。《岭南学报》1929年创办,1952年解散,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曾经写下厚重的一笔。2014年复刊以后,《岭南学报》已出版了十三期,刊载来自汉语世界的优秀学术论文,亦发表JCLC部分论文的中文版,整合了国学与西方汉学的资源,发挥了新的学术活力。《岭南学报》于2020年度获“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评为人文学核心期刊 (THCI)。

2015年建立与以上中英文期刊配套的网站:Forum on Chinese Poetic Culture(《中国诗歌文化论坛》)。该网站旨在为英文世界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平台,促进中外研究的交流。

中英文播客与视频的主持

2022 年建立「如何阅读中国诗歌」播客(podcast)节目,系列。蔡教授邀请到海内外十多位知名学者和他一起录制这套播客节目,介绍时代特色,荟萃诗句菁华,总结类型风格,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英语听众介绍《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诗歌。这二十个主题意在引领听众俯瞰中国诗歌自古典到现代纵向发展历程,将具体诗篇置于宏观脉络中进行考虑。随后,再建立「如何阅读中国诗歌」英文影片系列,作为播客的姊妹节目。影片第一期将被同时列为播客的特别视频集。与播客不同的是,视频系列并非追溯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而是以主题分类的形式呈现。 2022年9月1日新华社刊登中、英文通讯介绍此播客节目,中文通讯题:让西方人听懂诗歌里的中国情怀;英文题名:Bringing beauty of Chinese poems to world。

新闻采访

“华裔学者蔡宗齐荣获CELJ杰出主编奖“,《中华读书报》2021年1月20日

“论蔡宗齐对中国文论话语的还原及中西比较”,郭明浩撰,《湘潭大学学报》2021年2月

“《中国文学与文化》入选A&HCI数据库《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史》在京启动”,陈箐霞撰,《中华读书报》2019年8月7日

“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启动〈中华文明传播史〉编纂研究项目”,晋浩天撰,《光明 日报》2019年7月29日

“我们故事,我们一道来讲”,陈园园撰,《人民日报》,2018年6月26日

“让美国学生读懂唐诗宋词—专访伊利诺伊大学蔡宗齐教授”, 徐剑梅撰,《参考消息》, 2017年2月16 日

“跨文明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美国汉学家蔡宗齐教授访谈录” ,蔡宗齐、何敏撰, 《学术月刊》,总49 卷,2017年 02期

“天下学问一家,开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径”,何敏撰, 《中华读书报》,2016年7月20日

“随力弘化中华文化的大愿行者——蔡宗齐教授访谈印象”,曹建国撰,《武汉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近期中西诗学体系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刘青海撰,《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文学与文化》杂志”,香港电台“大地书香”,施志咏主持,2013年12月21日

“‘有理论入,无理论出’——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蔡宗齐教授”,朱志荣撰,《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27日

“从内文化、跨文化与超(个体)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张海惠撰,《中美大学教育体验与比较——美国著名华裔教授访谈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蔡宗齐:探骊得珠的诗学比较”, 王万象撰,《中西诗学的对话:北美华裔学者的中国古典诗研究》. 台北:里仁书局, 2009年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