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鹤皋

更新时间:2024-06-24 19:31

蔡鹤皋,男,汉族,1934年6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北京,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

人物经历

1934年6月5日,蔡鹤皋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原籍北京。

1953年9月—195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1958年9月—1979年12月,担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1979年12月—1982年4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进修。

1982年4月—1985年9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1985年9月—1986年9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9月—1991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1991年9月—1999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担任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进修时,蔡鹤皋的研究课题是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一台PDP-11/23微计算机控制一台机器人,在PDP-11/23的基础上,蔡鹤皋建立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用预测控制方法解决了机器人轨迹精度的问题。

1983年,蔡鹤皋便开始了焊接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航天部任命蔡鹤皋担任这项研制任务的总师,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两年艰苦奋斗,一台弧焊机器人终于研制成功,并于1985年6月在北京航天部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1985年,蔡鹤皋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的机器人包装码垛生产线已用于大庆、大港、齐鲁、吉林等地石化工厂。

在航天部的支持下,后来蔡鹤皋带领团队又研制成功七台弧焊机器人和七台点焊机器人。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蔡鹤皋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

在空间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方面,蔡鹤皋取得了机器人机构仿真、机器人力控制、机器人宏/微控制、多传感器智能手爪、力控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系统、纳米级微驱动技术、柔性臂及其控制以及机器人多指灵巧手等多项研究成果。

蔡鹤皋提出了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理论的新概念,并且研制成功主轴摆角误差动态测量仪。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蔡鹤皋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国防工办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及部委级其它科技奖励12项。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蔡鹤皋有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5年6月出版的《新型电驱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等著作3部,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8篇。

人才培养

蔡鹤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

2007年4月28日下午,蔡鹤皋在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5号楼201室为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

2014年5月26日,蔡鹤皋到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了题为“机器人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学术讲座。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蔡鹤皋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山东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一届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成员等职务。

人物评价

蔡鹤皋,作为中国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领域泰斗级专家,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为发展中国机器人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日报评)

蔡鹤皋是著名的机器人专家,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