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9 10:30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东北邻安徽省。面积2397.6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951391人。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且呈现多层次、立体分布。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水系有蕲河、赤东湖、赤西湖等。
县人民政府驻:漕河镇
邮编:435300
代码:421126
区号:0713
拼音:Qichun Xian
“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古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等。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人数多达800多人,故有“教授县”美誉。
蕲春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遍布,文物保护单位多达86处,其中达城毛家咀遗址是我国西周古文化的代表。县南蕲州古城的“蕲阳八景”和李时珍陵园、药物馆、纪念馆均十分著名,年接待中外游客10余万景以及故事情节等都可在蕲春的山水人物、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中找到出处。
吴淑,字正仪,原籍闫州丹阳(今属江苏省),937年(北宋天祚三年)随父文正迁蕲定居。由于他博学多才,经州府举荐,试学士院,授为大理评事,深得宋太宗赏识。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至真宗咸平五年(公元997-1002年),参与编辑《太平御览》(100卷)、《太平广记》(500卷)、《文苑英华》(100卷)、《太宗实录》(80卷)。个人著述繁多,体现了其卓越的才能。他多次向宋太宗献书献文,深得太宗嘉奖,并因其才升迁为职方员外郎。除此外,吴淑还有许多著作,如《说文五义》(3卷)、《类事赋》(100篇)、《秘阁闲谈》(5卷)、《江淮易人录》(3卷)、《异僧记》(1卷)、《炼师传》(1卷)、《集》(10卷)。吴淑还擅长水墨,对古籀书法研究精深,且喜欢考古,亦有建树。
[袁殊]
袁殊,1911年出生于蕲春蕲州镇东长街,又名学艺、军光,化名曾达斋。1929年到日本留学,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参加上海左翼文艺活动,创办《文艺新闻》 。1931年10月,年仅20岁的袁殊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共情报系统的工作。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来源,1937年4月,袁殊加入了青洪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此后,袁殊成为和中统吴醒亚、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社会帮会都有一定联系,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情报人员,巧妙地利用这种多重身份广开情报来源,上报给中共中央,为当时地处苏区、消息相对比较闭塞的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抗战爆发后,由戴笠亲自任命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后根据组织安排充当“汉奸”,打入日本谍报机关,出面组织“兴亚建国同盟”,并以此为招牌,秘密组建新的情报据点,将一份份重要的战略情报从敌人的心脏发送到了延安。袁殊从“岩井机关”获得的重要情报有:⑴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⑵1941年6月13日德苏战争一触即发的报告,为此苏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谢。⑶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的情报等。1945年10月7日,袁殊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到苏北解放区,并于1946年重新履行入党手续,结束了长达14年的地下生活。1949年2月,又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工作。1955年4月,因潘汉年案株连而被捕入狱。1982年又因潘汉年平反而平反。1987年,袁殊因病逝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城人。生于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出自医学世家,其父李言闻为当时名医。14岁中秀才,以后三次乡试不第,乃绝意功名,刻意从父学医,同时师事顾问。他“上自坟典,下及子史百家,无不博洽”,医术日精,病人“千里就药于门”,皆“立活不取值”,不到30岁就成为一方名医,名重一时。嘉靖中,蕲州屡遭大水,灾后瘟疫流行,李时珍父子设诊所于城东玄妙观,研究出新的药方,治好了不少染疫灾民。约于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李时珍治愈楚王(建府武昌)朱厚炝儿子的怪疾,被聘为王府奉祠正;不久被推荐为太医院院判。他利用在太医院的机会,研读了大量的皇家珍藏的医药典籍和图书,察看了许多珍稀药物标本,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李时珍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深感原有本草著作之不足,并存在许多错讹之处。于是立志重著本草,以益后代;并借用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定书名为《本草纲目》。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着手编写,至1578年(明万历六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后历时27年。其间,从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的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填补了不少医药知识空白。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医疗学之经验,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神农本草经》而下“集本草者无过于此”,在国外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于1596年首次在南京出版,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法、德、英、拉丁、俄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逝世,终年76岁。他去世后,即被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其墓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陵园两次题词,称他为“医中之圣”。
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蕲州城人,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顾阙,大曾祖父顾问皆为进士、著名理学家;祖父顾大训为藏书家兼著述家;父亲顾天锡,通经史、精医道,所著诗书多入《四库全书》。景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被誉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15岁试于黄州,名震全府,院试奇魁。康熙皇帝大悦,授翰林院检修官。其间,他将自己编撰多年的字书《黄公说字》赠送给康熙皇帝。后来,康熙命翰林院整理《黄公说字》,自加题词为《康熙字典》。顾景星对于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小学等无所不能;对于琴、棋、书、画、算、数等无所不晓。《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介绍顾景星,说其:“记诵渊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为一时之霸才。”顾景星生平著述宏丰,共有430卷之多。其中《来耕集》和《南渡集》75卷编入《四库全书》;《黄公说字》100余卷中有47卷编入《四库全书》。《白茅堂诗文集》包括乐府民歌、诗赋、策论、志论、奏疏、史论、传记、序文、铭诔、杂著等共46卷,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看到这部书稿,大加赏赞,当即捐资刻印,广为流传。
詹大悲(1887-1927),田桥詹家山人。1909年曾任汉口《商务报》主笔,1910年12月任《大江白话报》主笔,1911年1月该报因违抗当局禁令被迫停刊,詹改该报为《大江报》并复刊,7月,《大江报》以“时评”刊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震撼江城。湖广总督诬以“荡乱政体,扰害治安”查封该报,并逮捕詹大悲。武昌首义爆发次日,詹出狱。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詹率先加入。1923年10月詹受孙中山之命参加起草《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任广州大本营宣传员。后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等多职。1927年7月,武汉国民党中央实行“分共”,清洗捕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12月17日,詹被两湖清乡督办胡宗铎以“赤化分子阴谋暴动罪”逮捕杀害,时年仅40岁。
田桐(1879-1937),字梓琴,号玄玄居士、江介散人,漕河镇田家河人。1904年赴日留学,结识黄兴、陈天华等,并与宋教仁、刘公、白逾桓等创办《二十世纪支那》,宣传革命思想。次年,迎孙中山于东京,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被举为评议会议员、书记处书记,佐孙中山办理文书。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内务部参事、参议员。192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后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与居正等人成立反蒋同盟。1930年7月2日,病卒于上海寓所,葬武汉洪山。其著作主要有《太平策》(17篇)、《五权宪法》、《革命闲话》、《扶桑诗话》、《诗文集》,另有《玄玄遗著》刊行。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蕲春青石镇大樟树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与同学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议论时政,畅谈革命。 1905年,他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故人子”,给予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年,他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秋,归国组织反清活动。1911(清宣统三年)初,黄侃在武汉参加“共进会”与“文学社”的反清活动,写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江汉震动,革命士气为之大震。民国建立,黄侃在上海主办《民生日报》。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其间,他关心国家大事,爱国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凯幽禁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与章同住,以示抗议。其师刘师培借研究学术之名,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拥袁称帝,他愤然相斥而退会,与会者亦随散。“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拍案作《勉国人歌》:“四百兆人宁斗而死兮,不忍见华夏之为墟。”号召全国民众奋起御敌。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
董毓华(1907-1939),字实存,狮子镇董冲人。1924年8月考入省立第六中学,在董必武的影响下,接受马列主义,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骨干。1926年3月,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日军侵犯华北时,他积极组织学生抗日活动,被推选为“中国大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和姚依林、黄敬、蒋南翔等一道参加并领导了震撼全国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此后,董毓华又赴天津发动“一二·一八”示威游行,并帮助成立天津学联。“七·七”事变后,董毓华奔赴抗日前线,任华北抗日联军司令员。1936年6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平西涞水县蓬头村。
胡风(1902-1985),本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蕲州镇下石潭村人,出身贫寒。1921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开始受“五·四”新思朝的影响。1925年9月,胡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清华大学英文系。1929年,东渡日本,入庆应大学英文科学习。1931年,参加日本共产党及反战同盟,加入中国左冀作家联盟东京支部。1933年春被日本“驱逐”回上海,任“左联”宣传部长,不久继茅盾任书记。抗日战争开始后,胡风历任“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研究主任及由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先后创办大型文学刊物《七月》、《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希望》等,同时撰写了大量文艺评论文章。《七月》和《希望》在当时后方影响很大,培养了一批新人,开创了新诗风。 1949年,胡风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并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7月,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约30万字,并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久,暴发“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定为“首犯”,被判无期徒刑。 1980年,中央决定为胡风平反,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后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85年6 月8 日,在北京逝世。一代文学泰斗,给后世留下了440万字的《胡风全集》。
高辉远(1922--2002),漕河镇黄厂人。出自中医世家,幼承家学。1954年参加国家中医研究院的筹建工作。1958年受业于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长达17年之久。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高干、外宾治疗室副主任,长期任周恩来总理保健医疗主任,现任解放军305医院医疗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医科主任,兼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解放军中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学委员会中医专业组委员、国家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及《中医杂志》、《中医药学报》、《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或编委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医对儿科传染病的辨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