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3 10:19
《蕾莉与马杰农》是波斯诗人内扎米著中古长篇叙事诗,著于1188年。
《蕾莉与马杰农》是一部全长7132行的叙事诗,除序诗和对儿子的劝喻两个部分外,共分为49章,每章有题。序诗写了诗人的抱负。马杰农本名葛斯,是阿梅利族酋长之子,在其坠入情网时,神志癞狂,青年朋友们叫他马杰农,意为疯人;蕾莉,另一部族酋长之女,脸庞长得像月亮一样美丽,是一颗未钻孔的珍珠。叙事诗则是描写这对青年的爱情悲剧。马杰农和蕾莉同在一座学校念书,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二人同心,两情相依,萌生的爱情犹如一杯烈酒。由于流言蜚语,蕾莉被迫退学,一对情人活活被拆散。马杰农满怀忧伤,泪水不断,独自对着清风,断续地唱着凄婉的情歌,不时在蕾莉的住地徘徊。马杰农的父亲带着族人为儿子到蕾莉家中求婚,由于他傲慢自负,口出狂言,遭到蕾莉父亲的拒绝。马杰农痛苦万分,像野人一样在高山荒郊中狂奔攀登,决心以生命殉情。在马杰农神志一天天紊乱时,其父就带他去麦加朝觐,以求神消灾,可是无济于事,马杰农仍留宿山野崖洞。蕾莉也日夜思念马杰农。一日,蕾莉在园中游玩时,被富豪之子伊本·萨拉姆看见,伊本·萨拉姆立即派人求亲。在伊本·萨拉姆低声下气、苦苦哀求之下,得到了蕾莉父母的允许,伊本·萨拉姆欣喜万分。
与此同时,马杰农漫无目的地追逐着荒野中的兽群,身体虚弱,毫无一点力气。一位名叫努法尔的义士在狩猎中收留了马杰农,并为他出兵蕾莉家族,两次征战,互有伤亡,未达目的。不久,蕾莉被迫嫁给伊本·萨拉姆。但她以死相誓,不与同房,伊本·萨拉姆只得让她保持自由。马杰农得知蕾莉出嫁,更加不堪,丧失理智,精神恍惚。老父苦口相劝,马杰农仍不愿回家。父亲忧伤满怀,不久逝去。马杰农因为父亲的去世,更加悲伤,人性在他的身上丝丝泯灭,性情变得更加粗野,像一头野兽在荒野中栖息,竟俨如百兽之王。蕾莉在其丈夫死去之后,也忧伤而死。马杰农得知,五内俱焚,直奔蕾莉坟墓,流泪痛哭,百兽围成一圈,不让人们接近,直至马杰农死去。一年以后,马杰农的尸体只剩下一付骨架时,百兽才散走。人们把他的尸骨同蕾莉合葬,后来成为恋人憩息盘旋之地。
据诗人在该作品的序诗中写道,他是应自己故乡的席尔旺地区(今阿萨拜疆)国王之请,把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写成该部长篇叙事诗的。序诗中写道:诗人正信手拈阄,意在占卜吉凶时,一颗流星掠过苍穹,意识到自己即将时来运转了。果然,席尔旺国王阿赫斯坦派来了使者,传达王命,请他这个“诗坛上的圣手”运用其生花之妙笔,写一曲歌颂马杰农和蕾莉爱情的长诗。诗人接受王命,立志写出没有败笔的,“每联诗句都象串串珍珠放射光辉”的稀世之作。经过酝酿,果然“诗句泉水般涌”,八千余行长诗,一挥而就。诗人叙述其写作情况时,这样写道:“这总共四千余联诗句,用了不到四个月就写完。若不是其他琐事缠身,写完它只消十四个夜晚。这美女的姿容早已交口传遍,如今打扮得更加动人娇艳。打扮好这美人娇艳的容颜,就在阴历五月的最后一天。年代也要记载得清清楚楚,正当五百八十四这个年度。”所谓“五百八十四”是指回历,即公元1188年。
马杰农,原名葛斯(有些译著为盖斯),是阿梅利族酋长之子。在学堂与一女同学蕾莉相爱。但他们的爱情违反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时人反对。蕾莉被其家人接回家,两人相思成疾。葛斯精神失常,成为疯子(马杰农在阿拉伯语中意即“疯人”)。并流落荒野,与百兽为伍。蕾莉死后,马杰农在蕾莉坟前流泪痛哭,百兽围成一圈,不让人们接近,直至马杰农死去。
蕾莉,另一部族酋长之女。蕾莉与马杰农同在一座学校念书,青梅竹马,两情相依。蕾莉的父亲得知他们相爱之后便把蕾莉接回家,看管在家里的,并将她嫁给了一个富人。蕾莉嫁后,坚决不与丈夫同房,一心想念马杰农。最终郁悒而死。
《蕾莉与马杰农》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在描写马杰农和蕾莉二人真诚爱情的基础上,重点在于揭示他们爱情悲剧的痛苦和根源。在封建社会中,这一对相互爱慕、一往情深的恋人,是没有婚姻自由的。蕾莉被迫从学校回家,由父亲包办,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子,郁悒而死。直到临死之前,她才敢向母亲吐露自己心中的秘密:“我受尽了折磨,这算什么爱情?!我受尽了煎落,这算什么人生?!”这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这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而惨死者的呼号。
长诗的重要章节是描写马杰农失去爱情的悲惨情景。他流落荒野,与百兽为伍,反映了他同这个社会习俗的格格不入,以至反叛,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力量的软弱。他无力摆脱社会的束缚,但他的死,也是对封建社会礼教的抗议。
该长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大量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广泛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反复重叠的排比句式,达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描绘人物,推进情节的目的。如写到主人公相爱,诗人着意描绘了朝阳升起和黎明景色,使人产生无限希望和光明的憧憬。被看管在家里的蕾莉思念马杰农,信步走到果园,出现在她眼前的是繁花似锦的阳春景色,反衬了她心头的烦恼。蕾莉受尽折磨,离开人世时是一个萧瑟的秋日。对马杰农栖身旷野的描写更是刻意求工,寓意深刻。这个被逼疯了的人竟然跑到荒山野岭去与兽类为伍,反而感到心情平静,这是明显告诉读者,人世比兽群还要残酷无情。马杰农在旷野荒山的生活环境,通过他父亲、舅父、母亲及过路人的观察一次次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同一组电影特写镜头反复出现,一次次加深观众的印象。
比喻也是这部长诗的重要艺术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与夸张,为长诗增添了绚烂的色彩和感人的力量。如第三章开始部分以一系列比喻描写马杰农的痛苦心情之后,接下去是马杰农对蕾莉的倾诉:“若不是胸中燃烧着对你的爱情之火/为你而流的泪早已把我淹没。/若不是眼中为心上人而流的泪/忧伤之火早已把我焚烧成灰。/看那光照寰宇的烈焰/是我焦心的叹息把它点燃。”这种比喻贴切奇妙,上下句互相关照,既是奇特的夸张,又令人感到有合理成分。爱情之火与痛苦的泊互相映照,形象瑰丽地表现出爱的炽烈和痛苦的深沉,维妙维肖地传达了马杰农的心境。而太阳的光焰竟是这位情人的焦心叹息所引燃,可见他痛苦到了撼动天地的程度。
类似的手法在长诗中俯拾即是,如把马杰农痛苦的心比作悸动的水银,突出表现其忧伤颤抖的状态。另一处则把他的心比作两半裂开的石榴,鲜明地描绘出他的“被撕裂的胸怀,把流不尽的泪比作睫毛上倒悬的江河,把这对恋人的真挚的爱情比作“初升的明月”,“太阳的光芒”,“清香四溢的麝香”等等。
在该部长诗中,每当人物心潮起伏的时刻或命运转折的关头,随着情节高潮的形成往往出现一系列排比句,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全诗中的最后的高潮,蕾莉临终与母亲诀别时的一组排比句,可以作为代表。当蕾莉意识到即将离开人世时请母亲再拥抱她一次,接下去是:“当我万念俱灰、魂断身亡、/魂断身亡,心上人不在身旁。/为我描眉的眉黛要心上人的一路风尘,/着青戴孝要的是他的一颗痴心。/滴洒的香水要用他的两行热泪。/熏香的香料要他的满腹悲辛。/点缀遗体的黄花要他憔悴的颜面。/防腐的妙药要他的叹息呻吟。”这段诗句的感人之处在于诗人把阿拉伯民族为死者入殓的风俗礼仪与想象中马杰农奔丧的凄惨情状和哀伤心境巧妙结合在一起。马杰农的仆仆风尘、哀伤的心境和憔悴的颜面都化为蕾莉描眉的眉黛、防腐的药物和点缀遗体的黄花。蕾莉生前不能与情人聚首,希望死后心上人陪伴她。这里主观想象与客观实际交织在一起,眼前的现实与来日出情景高度结合。不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和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通过这些巧妙的诗句收到了着意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效果。
该长诗在波斯文学发展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波斯中古最后一位著名诗人贾米为应和内扎米的《五卷诗》,写了《七宝座》,其中之一是同名的《蕾莉与马杰农》。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张鸿年:“在写作技巧上还应指出的是内扎米这首长诗采用说唱的方式一段一段写,并且很注意音韵,使全诗通俗易懂,适于朗读。这样就把高度的诗歌艺术与说唱艺术熔为一炉,使这部伟大著作更加光彩夺目,它不但是诗歌创作的典范,而且也是说唱文学的典范,被人认为是诗中之冠”。
《蕾莉与马杰农》著于1188年。该诗集早已被译成各种文字。1984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长诗的全译本,译者张鸿年,书前有译者前言,对诗人和该作品都作了介绍。另有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卢永的译本。
内扎米(1141—1209),波斯诗人。生于阿塞拜疆甘贾(今苏联基洛瓦巴德附近)。除朝觐和到大不里土作过一次短暂旅行外,一生都在甘贾度过。早年写过抒情诗,得到宫廷人土赞赏。内扎米是波斯文学史上伊拉克体的代表诗人。他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学识渊博,对神学有较高造诣,精通阿拉伯语。他的主要作品是《五卷诗》,即《秘密宝库》(1173—1180)、《霍斯陆和西琳》(1181)、《蕾莉与马杰农》(1188),《七美人》(又名《七宝宫》,1196)和《亚历山大故事》(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