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4 12:41
1937年,薛中锐出生。
1956年,加入山东省话剧院。
入话剧行
“如果从头讲起,那话就长了。”当我们把当初如何入话剧行这一问题递到薛中锐老师面前时,薛老点燃了一支烟,思绪如同那氤氲升起的烟气一般弥漫开来。
“我小时候上学时,曾有一段时间因为身体不好,实在跟不上课了,就辍学回家了。”因为从小就对文学和文艺感兴趣。“那个时候我就天天捧着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苏联名家的著作看,对我的影响很大。而且我从小就喜欢看戏,记得那时离我们家不远就是北洋大戏院,当时济南非常繁华,常常有名家、名角来赶场演出,所以一有什么名角来演出,我都要跑去看的。”回忆起当时北洋大戏院名角来时的热闹景象和看戏时的快乐,薛老师还充溢着一种激动的感觉,“而且当时我还真差点干了京剧这一行。那时候杨保森、杨保忠来济南演出,住在我们家附近,见我非常灵头,还能唱两嗓子,就想带我走。可是我爸爸死活不同意。那个年代京剧虽然火,可唱京剧的人却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这活不好干。可我不以为然,虽然没有去学,可还是很喜欢看京剧。现在想来,”薛中锐意味深长地说道。
1955年,17岁的薛中锐去考中央戏剧学院,用很时髦的话说,当薛中锐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经过海选和一次次的PK,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入选时,通知一来却发现自己竟然因为文化课不及格而落选了。失意的薛中锐回到济南,恰巧碰到当年山东省话剧院招演员,他就去了。“当时没想进省话,还准备着第二年再去考中戏,考省话就当是热身了。”人越在放松的情况下应考,越能出色自如地发挥。表现优异的薛中锐竟然“无心插柳”考上了省话,“只是这一干,就干了一辈子。”薛中锐的声音中透着几分悠远。
“说实话,当时刚考上还打算着过一段时间就不干了,再去考试。可是那个年代参加工作就是投身革命,哪能半途而废。记得当时我们意气风发地下基层、到部队去表演,和工人、农民、军人等同劳动,为他们演出,那种热乎劲让我觉得非常愉快和充实。而且我这个人有个人生信条,那就是‘不二’,看准了什么,干上了什么,就一定要干到底。而且我要从事戏剧演出这个行业,我就要干到最好。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薛中锐老师用《孙子兵法》中的名句总结自己,“所以干上了演戏的职业,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干到最好,自己也下了很大的苦功去钻研、学习。”
入说书行
一提到薛中锐,大家首先会想到他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扮演的索额图,但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最先认识薛老师,却是借着电波中传出的“说书声”。1956年入山东省话剧院的薛中锐,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行中干到最好,所以他开始苦练语言。“话剧演员靠的是语言,而语言艺术靠活生生的人物。”薛老师介绍说,本是为了演好话剧苦练普通话,不想这却给他带来了别的机会,也是更好的锻炼普通话的机会。
“当时电台看到话剧院有我这样一个普通话说得很好的演员非常高兴,就让我到电台‘说书’。我的第一部书是1958年的《民兵爆炸队》。因为我从来没有干过这种工作啊,当时就非常着急,心想这可怎么弄啊?好在台里的领导像革命兄弟一样对我循循善诱地指导、帮扶,每本书拿来按长短分成若干段,一段段地揣摩、一段段地录。我在录音的过程中也反复改正自己语言上的不足。这样录下来《民兵爆炸队》后一发不可收拾,《渔岛怒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年一本,再到‘文革’期间的《大刀记》、《鸦片战争演义》等等。”回过头看那段“说书”岁月,薛老心中满是收获。“那段经历对我表演和语言的促进太大了,因为说书是要把细细阅读、慢慢思量的视觉艺术变成扑面而来的、入情入理仿佛置身其中的听觉艺术,因此很多语言要改,你要让各种文化水平、各个地方、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明白。”
正是在这样说书的过程中,薛中锐不光在语言上迅速提升,也在表演、拿捏人物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能够说书,不只是因为我的普通话好,还在于我爱读书。读书真的很重要。”薛中锐老师说道,“有没有文人气质就看读的书多少,因为你一谈话就能将你读书的气质展现出来,读书的过程也是让你的思维开始深沉的过程。而读书养成的好习惯也对我在剧院的工作很有帮助。所以到现在,我仍然坚持着常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有句老话说得好:心不定,送了命。”薛中锐说,“孔子也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我既然迷上了这个东西,就要干到底。”
入拍戏行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在青岛演《万水千山》这部戏,当时我纯粹就是个跑龙套的,外加搬运工,非常苦。而且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35元,好几次想自己是不是要放弃。”
时隔数年,再次拾起往昔岁月,薛老师不胜感慨:“我当时同屋一共3个演员,那两个当时的工资都比我高。周末他们就想着去青岛市里去玩,人家青岛可是比济南浪漫、洋活啊,玩的东西也贵得要死,我一个月35元的工资,还要往家里寄10元钱,连吃饭都不够呢,根本就不敢出去玩。而且当时我一直觉得自己知识比较欠,所以就不敢荒废时间。那两个室友出去玩,我就在家读易卜生的戏剧,一上午看两个剧本,下午再记笔记,这样一天下来感觉到非常充实。而我那两个室友回来后埋怨着这一天玩得又贵又没意思,当时我就在心中暗暗高兴。到了后来评职称的时候,我一评就是个国家一级演员。这是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我们剧院有到北京去观摩看戏的机会,去一次能看人艺啊等北京知名话剧团的很多戏,是大有裨益的事。我非常有幸去了很多次,这让我后来养成了每年都要去北京看戏的习惯。”薛中锐回忆起在剧团工作时去观摩看戏的经历。“我看戏可和别人不一样,我一定要拿着笔记本把台上发生的一切都细细地记下来。我们来看戏看什么,绝对不能和其他观众一样看热闹,细节决定成功,没有把人家的细节研究仔细,你来干什么。这样回去汇报才能把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告诉给院里。”
从薛中锐老师看戏的认真劲儿上,我们更能想见他在演戏上的态度。“记得一次出去慰问官兵演出,还没有到地方我就得了重感冒,发烧39℃多,领导就让我在宾馆休息。可是后来演出现场急匆匆地打电话来让我去救场。这救场如救火啊,二话没说我就立马过去了,一上场就感觉不到发烧了,演员可能就这一点很可贵,可是一演完下场到边槽,我马上休克了。”像这样的事情多得薛中锐自己都记不过来了。
艺术人生
薛中锐少年磨难、执迷艺术、苦读博学,几十年间,执着不二,始终敬业,如滴水穿石,如炉中煤火,一直苦练到纯青。他诚朴恭谨、宽厚待人,常念他人之难,以解人之忧、成人之美为心中快事,性情中葆有着童真。
从小就对文学和文艺感兴趣,辍学在家的薛中锐反而有了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书、看演出、欣赏艺术作品。回忆起当时北洋大戏院名角来时的热闹景象和看戏时的快乐,薛老师还充溢着一种激动的感觉。那个年代京剧虽然火,可唱京剧的人却被认为是下九流的,可他不以为然,虽然没有去学,还是很喜欢看京剧。“现在想来,其实也就是小时候对文学和戏剧的热爱,才让我的生命轨迹逐渐靠向了文艺之路。”
1955年,17岁的薛中锐去考中央戏剧学院,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经过海选,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入选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因为文化课不及格而落选,失意的薛中锐回到济南。
1960年代初,他便顶起山东省话剧院台柱。如:大型话剧《年青的一代》扮演林育生;《千万不要忘记》丁少纯;《北大荒人》江志宏;《悭吝人》中克雷央特。无论是大学生、工人、垦荒队长、法国贵族他都演得有声有色,每每演出百余场深得好评,在艺术上崭露头角。
1950年代后期,由于他在许多重大节日中表演情感激越的诗歌朗诵,声情并茂,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选中为长篇小说播讲人,自此,他磨练多年的语言艺术得到充分发挥,先后录制播出了《民兵爆炸队》、《烈火金刚》、《连心锁》、《平原枪声》、《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渔岛怒潮》、《大刀记》、《霞岛》、《鸦片战争演义》、《眷恋》、《古城青史》等二十余部及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广播剧等。二十余年时光,在全国多家电台转播,绘声绘色、激情澎湃,听众无数赞誉声声。“一个人演一台戏”,每到播讲时间,万人空巷、街谈巷议,至今,中年听众对书中人物记忆犹新,“我们是听薛中锐的小说长大的。”多少人为他的播讲动情受益得到艺术陶冶。由此,他获得“全国语言文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70年代后期,山东省话剧院进入创作、演出全盛时期,先后七次受邀去晋京演出,还去沪、豫、陕、闽、苏、冀、辽及各地演出,作为领衔主演,他先后扮演了《决战》中地委书记周望东、《沉浮》中海洋学家东方骥骅、《苏丹与皇帝》中永乐皇帝、《命运》中建港专家刘虔、《基度山恩仇记》中基度山伯爵、《黄河入海流》中开发黄河三角洲总指挥归海大宇、《布衣孔子》中伟大思想家孔子,首都及各地专家、学者多次称他“节奏铿锵”、“台词韵味醇厚”、“表演洒脱大度”等。诸多报刊如: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戏剧电影报、戏剧丛刊、大众日报、济南日报、齐鲁晚报、联合报、山东画报都发表过评价他的艺术的文章及图片,山东省话剧院在中国话剧界的一流位置有他的滴滴心血汗水。因之,他获得了中国话剧最高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及山东省会演多次一等奖。
艺术要活在人民心中,进入八十年代,电视艺术在中国蓬勃兴起。他致力研究镜头前表演和舞台表演磨合,夜不成寐,刻意求新。先后演了电视连续剧《狄公案》中狄仁杰、《戚继光》中嘉靖皇帝、《满洲间谍》中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藤田一郎、《山后那个秋》中县长孙维舟、《叶赫那拉公主》中明朝将军李成梁、《运河人家》中庄园主老龙蛋子、《康熙微服私访》中老中医岳三风、《太平天国》中御前大臣肃顺、《最高利益》中市长邢远征,又在《蟋蟀宰相》中扮演左丞相马天骥、《新五女拜寿》中黄太师、《马道悲情》中运输货栈经理孙海亭、《龙票》中清官瑞王爷(正在摄制)都有各具特色的创造,为人称道,正在各电视台播出。尤其是在《纪委书记》中扮演的城建委主任牛百川被首都舆论称为“一个时期反面人物的生动形象”。《康熙王朝》中首辅大臣索额图,反响强烈,波及国内外,广泛评价为“功力深厚”、“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演活了”。美国、南亚、台湾、香港来电祝贺,光盘畅销、争相观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每演一部戏都像蝉儿脱壳似的观察生活、阅读史书、揣摩人物心理,拍摄中全身心投入。
2022年11月20日19时1分,薛中锐在济南去世,享年85岁。薛中锐弟子华青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华青介绍,薛中锐因病已经入院治疗数月,11月20日上午进入昏迷状态,11月20日19时01分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去世。
《年青的一代》饰林育生
《千万不要忘记》丁少纯
《北大荒人》江志宏
《悭吝人》饰克雷央特
《决战》饰周望东
《沉浮》饰东方骥骅
《命运》饰刘虔
《基度山恩仇记》饰基度山伯爵
《黄河入海流》
《布衣孔子》饰孔子
二十余部及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广播剧等
《民兵爆炸队》
《烈火金刚》
《连心锁》
《平原枪声》
《欧阳海之歌》
《林海雪原》
《渔岛怒潮》
《大刀记》
《霞岛》
《鸦片战争演义》
《眷恋》
《古城青史》
《满洲间谍》饰藤田一郎
《山后那个秋》饰 孙维舟
《马道悲情》饰 孙海亭
1996年《运河人家》饰 老龙蛋子
2003年《新五女拜寿》饰 黄太师 导演:张健伟合作演员:宁静、傅艺伟
学者型艺术家
他曾创作(拍摄)电视文学剧本《七彩人生》、《默默的芳香》、《大河情》,合作多幕话剧《向阳岑》、《向秀丽》、《红雨巨浪》及独幕话剧《阴差阳错》、《金泰的爱》、《双喜临门》、专著《谈朗诵艺术》及诗歌、论文等多篇。
他在大学讲课,广征博引、深入浅出,课堂演示生动,深得师生喜爱,子弟多人获得全国朗诵、演讲一、二、三等奖。
所获奖项
获得了中国话剧最高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及山东省会演多次一等奖。
“不二”
也许就像薛中锐老师说自己的那两个字,“不二”,就是会执著地干,认真地对待每次演出、每一场戏。正是薛老如此认真拍戏的精神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鲜活生动的“索额图”。
而如此快节奏、不注重细节、人心浮躁的社会,薛中锐的这种认真往往会被别人认为是傻。薛老对此十分不以为然,“常常有人劝我,像我这么大年纪了,根本没有必要这个样子。可是我要不这样认真去做,我就会觉得对不起这个戏、对不起自己。”薛中锐老师郑重地说,“敬业首先敬自己,尊重了自己,自己挺立在社会上,才能对社会有贡献。”
“艺坛常青树”
他没有架子,质朴和谐,在车间、在军营、在田间、在电视晚会上,许多年来都有他汗流浃背、情感饱满、不计报酬的高质量奉献。管理剧团爱才荐贤、克己奉出,为演职员忧乐悲苦、操心尽力,为剧院艺术质量、声誉而快乐、焦急。山东省人民政府为表彰他多年倾心贡献,授予他“建国四十年来有突出贡献文艺工作者”荣誉奖励,国务院颁发给他专家特殊津贴奖励。薛老师很简朴,学生们请他吃饭,他不让多点菜,吃饱就行。这一辈艺术家兜里不会有多少钱。
薛老师很简朴,学生们请他吃饭,他不让多点菜,吃饱就行。这一辈艺术家兜里不会有多少钱。 人生信条,那就是“不二”,看准了什么,干上了什么,就一定要干到底。要从事戏剧演出这个行业,干就干到最好。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年过花甲,依然生气勃勃,被誉为“艺坛常青树”,一直在不倦地勤奋劳作着,与电视、广播、舞台、教学、写作、辅导克尽心力,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孜孜以求、敏而好学、更新学识、整理自己著作,他心底深处想着为后人留下一点值得借鉴的道理。深夜台灯下,有他伏案的身影;七彩灯光下有他魅力四射的表演;街市小巷里有他与普通人促膝谈心的笑容,思维境界的宽广,使他人生态度平实而普通。 “我是平凡的人,自身也有局限性,受到大家的爱护和培育才有今天的光景。我像一支蜡烛,火苗还很旺,但烛身已不长了,要抢时间为社会再发些光亮。”他还以树叶比喻自己,“绿的时候就摇曳,黄了,就零落成泥,但的确给人间奉送过清香”。
山东卫视主持人王乐斌在《山东有个薛中锐》写道:
他的精力和时间多用于对自己艺术的锤练和对人生的思索,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演员,而且不局限于表演,诗歌、文学、书法、哲学,都有涉猎,这在他大气磅礴的舞台表演中可见一斑。他身上至今保留着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那份工作热忱,心中装着充分的党性原则,坚信文艺为人民为政治服务的方向。他四十多岁干了省话剧院的党委书记,直到退休,院里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就都落在他的身上,这不免耽误了成就艺术的步伐,没能成为国内一流的表演艺术家。倪萍等院里的演员在北京名声鹊起,也曾劝薛老师进京发展。他却摇头,他虽热爱艺术,更顾忌自己的声誉。可是十多年前,当他真正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时候,记着他的感激他的人并不多,而他播讲的那些小说,演过的那些话剧,能记着的人也越来越少。这让他多少有些失意。后来他常在山东的一些院校里讲诵读,讲文学艺术…参加一些政治性的演出,朗诵那些慷慨激昂的诗篇。他演过几个电视剧,并不怎么有名,没有一个角色能表现出他身上的文人气度。前两年,他演了《康熙王朝》里的索额图,反响不错。于是好多剧组请他演皇宫大臣,他无奈,苦笑。像他这般年龄不在乎片酬多少,而是希望演几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不久前,他为别人修改了一个本子《苏东坡》,央视很看好。他很希望扮演历史上这位豪放派文学大家,但最后别说苏轼,连王安石、欧阳修也没演成。以薛老师的年龄和为人是决不会去争取演某个角色的,可没有哪个导演肯启用他,大概还是担心票房。听说苏东坡最后确定由陆毅来演,哈,真有眼力!
薛老师太正统了,若早些年去北京混,说不定早已是响当当的腕了。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拿过来就会做那准是大路货,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绞尽脑汁的才能成功。就像我在拍《康熙王朝》时一样,即便是拍半页纸的戏,也要看上十四五遍,把这一段戏的戏眼发掘并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