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1 14:42
《薛家将》是评书、西河大鼓传统节目长篇。全书描写了薛家五代英雄。
一、《薛仁贵征东》,又名《征东传》。写唐王李世民征东时,有山西龙门县薛仁贵投军。主帅张士贵压制人才,只令其当伙头军。薛仁贵爱穿白袍,屡建战功,均被张士贵记在其婿何宗宪名下。后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淤泥河救驾有功,被唐王封为元帅,大破摩天岭,打败盖苏文,得胜还朝。唐王加封薛仁贵为平辽王,斩奸臣张士贵。
二、《回唐传》,又名《三请薛仁贵》。平辽王薛仁贵回故乡探亲,路途中见一少年射雁,猛虎突现欲伤少年,薛仁贵箭射猛虎却误中少年,少年被猛虎叼去。薛至家中方知遇难少年乃是其子薛丁山。皇叔李道宗因舅兄张士贵被斩,怀恨薛仁贵,设毒计将薛仁贵骗至宫中灌醉,抬至翠花公主床上,公主羞愤自尽。李道宗诬告薛仁贵逼死公主,唐王大怒,欲斩薛,经群臣保奏押入天牢。西突厥兴兵犯境,朝中无良将带兵抗敌,经徐茂公保奏,唐王方命薛仁贵戴罪征西。
三、《薛仁贵征西》,又名《大西唐》、《三请樊梨花》写薛仁贵征西连破三关,初战告捷。前被玉禅老祖从虎口中所救的薛丁山跟师父学艺三年满徒后,如今奉师命下山投营认父,被命为先锋。于寒江关收梨山圣母之徒樊梨花为妻:樊梨花原许突厥大将杨凡为妻,后一心要嫁给薛丁山。薛丁山对樊梨花行为有疑,三次赶走樊梨花。后来薛仁贵在白虎关阵亡,薛丁山三请樊梨花,剑斩杨凡,夫妻才重归于好。
四、《薛刚反唐》,又名《续少西唐》。樊梨花得胜还朝’,被封为威宁侯。她生下四子:勇、猛、刚、强。三子越城虎薛刚元霄佳节大闹花灯,误伤太子,吓死皇上李治。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杀死薛丁山一家满门,埋入铁丘坟。薛刚逃出京城,在纪家庄收纪鸾英为妻,生子薛葵。后于九焰山聚义,兵伐长安,打开铁丘坟,吓死武则天,乐死程咬金。李旦登基复唐。另有继书《薛雷扫北》,是写薛刚之孙薛雷追杀武则天的故事,与前书情节略有矛盾。
反映薛家将故事的文艺作品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从历史史实到虚构幻想的过程。在唐代,薛家将以“三世将军”之誉而载于史书中,为薛家将故事的流传提供了依据;而宋元时代,叙述薛家将故事的作品有一部话本、三部杂剧,那些精彩的故事内容,鲜活的人物形象为薛家将故事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明代薛家将故事更为丰富,作品数量大大增加,除话本戏剧外,还出现了描写薛家将故事的小说,可以说薛家将故事为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到了清代,反映薛家将故事的文艺作品更是多种多样,有话本戏曲、小说、民间说唱等,可以说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大量薛家将小说在清代出现,与此同时,薛家将故事也被清代地方戏广泛吸纳,其思想意识也较为驳杂。总的来看,文学史上对反映薛家将故事的文艺作品颇多微词,鲁迅先生指出薛家将一类的英雄家族小说“文意并拙,然盛行于间巷”;黄人对其评价更低“《说唐》、《征东》《征西》皆恶劣,盖《隋唐演义》词旨渊雅,不合社会之程度,黠者另编此等书,以循俗好”。尽管薛家将故事多受到学者文人的批评,但它在民间却有着广阔的市场,以评书为例,清代的“薛家将”的评书,在民间极为盛行,被列为中国十大传统评书之一;地方戏中更是有着专门的“薛家将”戏曲。
薛仁贵是唐代名将,一生英勇善战,屡立奇功,为国家边疆安定做出巨大贡献。他的儿子薛讷(字丁山)及孙子薛嵩等皆为唐代良将,亦建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民间对薛氏有“薛家将”的称呼,并把“薛家将”的事迹通过小说、戏曲、口头文学等形式进行演绎。后来,薛家将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逐渐离开历史事实,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薛家将”故事系统。 “薛家将”故事按演变的先后可分为“薛仁贵故事”、“薛丁山故事”、“薛刚故事”三部分,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薛家将”故事产生于大众之中,为大众而写,表现出大多数的劳苦大众的痛苦和呼唤、欢愉和哀愁,表现出了生活的压迫以及对于政治黑暗的抗争,因此在民间广受欢迎,盛行不衰,其流传的地域也几乎遍及中国大地。
河北省涞水县人,生在天津,长在沈阳。1935年12月26日生。1953年毕业于沈阳第二十七中学。曾就读于东北工学院,后因病辍学,从事曲艺事业。因工作需要,曾在辽宁大学历史系进行函授学习,于1961年毕业。单田芳从事评书事业四十多年,讲过古今评书一百零三部;从1978年起,共出版过评书四十三种;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录制评书七十余部;从1994年始,又涉足电视剧的拍摄和创作。如今,单田芳非但宝刀未老,而且精力更加充沛,还要为文化事业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