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4 10:35
薛彬(1992年1月26日 - ),男,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是郭敬明主编杂志《最小说》2010年新锐作者,于2010年1月以笔名南羽在《最小说》上首次发表文章并斩获当月金赏,2010年2月凭借进步极快的新篇蝉联金赏宝座。文笔干练、洒脱、质朴、熟练而又精准,被杂志编辑夸赞“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被郭敬明称赞为“文字的宠儿”,于2010年签约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签约作者。
姓名:薛彬
英文:Brin.X
生日:1992年1月26日 (羊 / 水瓶)
性别:男
公司: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原名: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爱好:音乐、书、电影、摄影
中学: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大学: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大学退学复读后,2013年被南艺录取)
喜欢的卡通:哆啦A梦、皮卡丘
喜欢的电影类型:台湾青春电影
2010年1月《最小说》杂志对薛彬的作品《当晚》的点评:
似乎夸张的言情小说看得越多,我们对爱的感知就越模糊。华丽的辞藻和反复冗长的描述,让我们对情感的捕捉也越来越迟钝。也许就因为如此,使得这篇《当晚》读上去是那么的特别,夹杂在那些青翠的青春和粉红的哀怨之中,它像是一篇遥远而荒凉的雪原,触目苍凉。我们甚至很难分辨,到底是亲情故事本身具有不容抗拒的杀伤力,还是当我们看到《当晚》中那一幕“晚到无法追忆,晚到无从回忆”的画面时,就已经在这份沉重的爱的重压下,哽咽的丧失了去思考的力气。
《当晚》作为一篇新人的作品,是令我们惊讶的,因为,一般敢使用这样大量白描和朴质的文字的,一定是类似笛安、落落那样成熟的作者,她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敢玩儿这样的文字游戏。因为,剥离了华丽修饰之后的文章只有两个极端:要么精准辛辣、返璞归真,直接有力让人痛彻心扉;要么就是平白无味,毫无美感。
而南羽(即薛彬,编者按)作为一个新人,从文章一开始,就表现了他的大将之风,语言清新流畅,干净自然,没有多余的修饰,但字字珠玑,全篇文章充满了动人的细节和丰满的情绪,而且最难得的是他没有犯所有新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煽情过头。他在每一个打动人心的地方,都非常恰当地点到即止,没有多余拖沓的尾音。这样类似“留白”的手法,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这篇小说,是近期《最小说》投稿里最为出色的一篇。它成功的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仿佛未经修饰实则精心雕刻的故事,所以,新人作者南羽(即薛彬,编者按)能够压到众多成名已久的柯艾签约作者,夺得2010年《最小说》开篇第一篇金赏。我们为这样的新人感到骄傲。
2010年2月《最小说》杂志对薛彬的作品《云鹤》的点评:
当你在处处盛放着爆竹和烟花的节日里翻开这篇《云鹤》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被牢牢地压制住了,它沿着一条清晰地时间顺序,从清明的清冷,到惊蛰的发作,挨过白露,战战兢兢的过了小暑,从一年一年的大雪中挣脱出来,最终还是扎进了冬至那刻骨铭心的苍凉中,动弹不得。
这篇散文体小说延续了作者薛彬上一篇《当晚》的风格,清新自然,朴拙平实,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语言、举动都刻画得如此真实而完整。它无论是从题材、体裁、叙述和修辞上都达到了一种极度简洁的程度,没有辞藻的堆积,没有去大段大段设计哭天抢地的情节和翻天覆地的激烈冲突,没有任何繁复的修饰,你甚至看不到一个比喻的痕迹就已经认同了它:它成功地避免了一切情节和技巧上的旁枝杂叶,稳稳地把中心和感情挚在手中,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这一个家族的命运悲喜,就在这样平静的叙述中铺展蔓延;当文末那首诗出现在我们视线中时,一句“沿路雨含恨,回首风吹桑”,就瞬间把所有的矛盾、遗憾、悲喜烘托到了极致。
薛彬作为一个新人,可以在2010年的前两个月连续斩获代表当月最高水准的金赏,让柯艾四十余名签约作家目瞪口呆。而且,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只有17岁的小小年纪。如此熟练而精准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也只有如此熟练而底气十足的作家,才敢使用这种返璞归真、洗练白描的手法。繁复的修辞和华丽的文笔,可以掩盖许多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不足,要抛弃这些,需要勇气,也需要绝对的自信和对文字的高度驾驭。
我们再一次将薛彬的《云鹤》作为二月的金赏,我想正是因为它还原了文字在人们心中本来的模样:至纯、至深,如烟鹤入云,只留雨翼漫天。
2010年4月《最小说》杂志对薛彬的作品《少年》的点评(节选):
薛彬这篇作品延续了他一贯淳厚精到的行文特征,坚实的文章骨架、浓烈真实的情感血肉是的这篇文章在同龄人的文章中十分出色。故事的矛盾营造的扣人心弦,人物的命运也让人呼吸与共。
但与之前的《云鹤》和同期的其他作品相比,这篇《少年》给我们的感受没有达到足够征服我们的程度。围绕主人公人格的塑造,情节略有缺白,在细节描写上和情感的捕捉上显得不够细致,所以在整个故事结束之后,人物和情感的渲染离小说的预期有所差距。
出于我们对短篇小说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此篇屈居铜赏。
2012年3月28日出版的长篇小说《不夏》的编辑推荐:
这次薛彬带来的首部长篇小说《不夏》里三个少年,把理想当成了朝圣的光,然而成长的道路反而因为这道光而显得黯淡、漫长,最后跌跌撞撞、支离破碎的现实让这道光因为狂风乍起而消失。青春友谊让故事感人肺腑,为梦想奔跑让人深受启发,而现实却又如此抓狂,这些都在文中淋漓尽致地展开着。小说中颇显活泼的通感手法、温暖真挚的文字,又让读者在理想与成长的话题中摆脱了沉闷与凝重,作者游刃有余地驾驭着纯熟与洒脱,让久远的故事耐人寻味。
《不夏》讲述了三位少年高中毕业以后的三种不同生活走向,以及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各自内心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梦想的过程。映射着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却怀揣着“梦想”而不断反抗和挣扎的人们,在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历尽的坎坷。回忆与现实时而重叠,时而分离。世事更迁,棹移人远,生活和命运将最初的梦想与最真的情意定格在主人公的回忆里,年少时肆无忌惮地膨胀、疯长的梦想,随着盛夏的远去结成仅存于记忆里的一道痂。
2010年,年仅18岁的薛彬以南羽的笔名在《最小说》上初试锋芒,短篇小说《当晚》立即斩获当年的首枚金赏,次月他又凭借进步极快的新作《云鹤》蝉联金赏宝座。这不仅让编辑们咂舌于一个年轻的新人作者的大将之风,更在当时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关注和争议。他文笔的干练、质朴、纯熟而又洒脱的特质,曾被杂志编辑称赞“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被郭敬明称为“文字的宠儿”。
而在猛然到来的荣耀与光环的笼罩下,他却突然销声匿迹,淡出读者视野长达两年。
2012年的开春之季,终于他也如同复苏的生机,带着潜心创作了一年的长篇处女作——《不夏》再次骄傲归来。
以年少轻狂的高中生涯为切入点,以三个少年的梦想和成长为线索,薛彬用沉稳的风格、精准的文笔、灵活的写作手法,记叙了他们逝去的曾经和未完成的将来。现实与梦想的碰撞和对决在文中淋漓尽致地显露,你将切实地感受到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活生生地卡在了喉咙。
“被我们杜撰过的梦想,夸张过的梦想,在睡梦里突然遗忘了的梦想,又或者是在明晃晃的太阳光下悄悄萌发的梦想,它们的外壳,早被我们镀上了一层金属,它们因此受到保护,也因此把我们推得更远。”
——薛彬《不夏》
年少 梦想 总归是人生无可回避的软肋吧
2012年3月 最世文化 蜕变呈现
后援团名称:香彬(取自“香槟”一词的谐音)。
2010年3月《最小说》杂志刊登的1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当晚》荣登第6位,薛彬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非柯艾签约作者。
2010年4月《最小说》杂志刊登的2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云鹤》夺得第3名,人气紧随笛安、落落之后,再次成为跻身前十名中唯一一位非柯艾签约作者。
2010年2月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拉开序幕,因4月《最小说》杂志上刊登了薛彬的第三篇短篇小说《少年》作者名下标注了“柯艾签约作者”,且当月对“文学之新”选手的采访中也出现了“薛彬”的名字,引起不少读者哗然,论坛上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有读者质疑《最小说》和薛彬是否在炒作、哗众取宠。一时间整个“TN·贰”(即第二届文学之新)版块关于“薛彬”的讨论络绎不绝。
2010年6月《最小说》杂志刊登的4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屈居铜赏的短篇小说《少年》,获得第7名的优异成绩。仅发表过三篇作品,且每篇都在人气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可见这位年仅18岁的少年实力和人气不容小觑。
2010年9月《最小说》杂志在“第二届文学之新”截稿日后对比赛进行盘点,其中由薛彬引发的大范围讨论1837条。(甚至超过了由“年龄限制的取消而引发的讨论:1637条”)
2012年4月7日,青年作家笛安、萧凯茵、薛彬做客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就新书举办交流与签售活动。
2012年4月14日,做客镇江音乐电台“翡翠音乐963”频道,参与《音乐慢半拍》节目,录制四月专题《Born To....》(节目主播:蒋亚楠)。
2010年4月《最小说》“文学之新Ⅱ海选特别报道·4月卷”刊登的采访:
(编者按:“文学之新”英文名为“THE NEXT”,全称“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简称,TN)
TN组: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比赛的?
薛彬:其实从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征稿开始,我就十分关注这个比赛。也心血来潮地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打算投出去,但在点击“发送”之前总会犹豫,时间长了便失去了参赛的勇气。去年暑假,我一个人买了车票来北京看第一届的决赛,那个时候,我只是一个见证别人梦想实现的观众。
我带着自己对文字的追求,坐在人声鼎沸的观众席中,注视着舞台上那一个个骄傲的身影,我见证了他们的成功,他们所实现的梦想,也是我的。
TN组:为什么会决定参加第二届TN?
薛彬:今年1月,得知自己的文章可以被《最小说》刊登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去年暑假的北京——那是个给我勇气的地方。后来在《最小说》上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列在“金赏”板块中,感觉像是在梦里发生的。
也有过担心自己的文字不被大家认可,但幸好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支持我的朋友,他们传递给我勇气,教会我如何坚持,让我拥有强大的愿望。
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拉开帷幕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无论成败,这都是见证我成长的重要一步。
18岁,我站在告别未成年的桥头,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如果把《最小说》比作一个舞台的话,“THE NEXT·文学之新”大赛则是登上这个舞台的台阶。虽然之前在这个舞台上有过展示,但我认为只有通过更具挑战意义的比赛,才能让自己的文笔成长,才能让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站得更稳。
TN组:你已经拿下了两期金赏,编辑对你评价很高,人气也不错,因为你决定参赛,在读者中也有不少议论的声音,当初第一届TN卢丽莉参加比赛时,也引起过同样激烈的争论,我们相信,当所有读者知道你要参加第二届TN的时候,肯定会引发无数的言论,那么,你要怎么去承受接下来更多的读者和更多的评议呢?
薛彬:既然做好了参赛的准备,就不会畏惧其他方面的压力,读者的鞭策将成为我进步的动力,我会尝试更对领域、更多题材的写作,完善自己的文章内容,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我,看到充满勇气和信心的我。在论坛上也看到有些读者对我的质疑,甚至是对我和我的文章的否定,心里难免会委屈,好几个晚上都是一个人躲在被子里蒙住头哭到睡着。我知道自己今后还会遇到更多的舆论压力,我也清楚自己将来的路有多么坎坷。比起公司的其他作者,我还是个文笔稚嫩的孩子。也想过是不是该放下写作的梦想,回到学校安心读书,做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准毕业生,但毕竟这是我的梦想,我才刚刚起步,不能畏惧,我必须坚持下去。我不喜欢别人把我拿来跟其他作者比较,也不希望大家通过我联想到其他作者,我是个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努力拼搏的90后。我很清楚不经历坎坷挫折无法抵达梦想彼岸,所以我做好了一切准备,无论以后我所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谩骂还是如潮的称赞,我都会坚持下去,写更多让自己也让你们过目不忘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