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55
藤原广嗣之乱是日本奈良时代中期上层贵族之间争夺权势的内讧。737年(天平九年),藤原四兄弟因病相继去世,藤原氏的政治势力大幅衰退。藤原氏的政治对手橘诸兄掌权。对橘氏政权不满的藤原广嗣从九州太宰府举兵,发动叛乱,被官军镇压。
权倾朝野的藤原四兄弟在737年(天平九年)染上天花,相继去世。吉备真备通晓相命之术,见到藤原广嗣后,对人说:“此人必为世患。”僧玄昉当时任僧正之职,居大内道场,宠荣日盛,以为皇后说法的名义,近侍于光明皇后(藤原光明子)左右,丑闻流布到宫廷之外。藤原广嗣建议驱逐僧玄昉,圣武天皇没有采纳。圣武天皇重用由皇族降下臣籍的橘诸兄与从大唐留学归国的吉备真备、僧玄昉,藤原氏的势力大幅衰退。738年(天平10年),在当时朝廷内反藤原氏势力崛起的背景下,以诽谤亲族的理由,藤原广嗣被贬官为大宰少贰。
藤原广嗣到大宰府(位于九州)赴任,对贬官强烈不满。藤原广嗣之妻有姿色,留居京师,僧玄昉图谋侵犯她。藤原广嗣之妻将此事修书至太宰府,藤原广嗣大怒,于740年9月24日(天平12年8月29日)上表请求处分反藤原氏势力的要人吉备真备和僧玄昉,被当时的掌权者左大臣橘诸兄判定为谋反。起用吉备真备和玄昉的是橘诸兄,藤原广嗣对疫病灾害以来的民心安定政策的批判实际上是橘诸兄的批判。圣武天皇为此,下召召回藤原广嗣。
藤原广嗣违抗了召自己入京的圣旨,与弟弟藤原纲手一起率领大宰府的军队和隼人(隼人是古代生活在日本南九州萨摩、大隅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古称为熊袭,后来被大和族同化)等,组成了1万余军队,以“清君侧”为名掀起叛乱。
740年9月28日(天平十二年九月三日),藤原广嗣举兵的消息被飞马报到平城京(今奈良)。圣武天皇任命大野东人为大将军,授予节刀,任命纪饭麻吕为副将军。朝廷动员了东海道、东山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等五道共17000人的军队,出仕于朝廷的隼人24人也随讨伐军效力。
740年9月30日(天平十二年九月五日),任命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吕为勅使。朝廷向伊势神宫奉纳币帛,并在诸国建观世音菩萨像,抄写观世音经10卷,祈求平乱的胜利。
740年10月16日(天平九年二十一日),到达长门国的大野东人,请求使用停泊于长门国的新罗船的人员和器械。勅使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吕率领隼人24人、兵4000人渡海,进占了丰前国企救郡板柜镇。俘获了登美、板柜、京都三镇之兵1767人和大量的兵器;
藤原广嗣到达了企救郡的邻郡远珂郡,点燃烽火征集国内之兵,率领大隅国、萨摩国、筑前国、丰后国之兵5000人,进军鞍手道,藤原广嗣之弟藤原纲手率领筑后国、肥前国之兵5000人从丰后国进军,多胡古麻吕进军田河道,从三个方面包围官军;
740年10月20日(天平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丰前国诸郡司率500骑、80人、70人向官军投降;
740年10月24日(天平十二年9月29日),圣武天皇悬赏捉拿和歼灭藤原广嗣军。
740年11月3日(天平十二年十月九日),藤原广嗣军1万骑到达板柜河(今北九州市),在河的西岸布阵。勅使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吕的军队6000人余在河的东岸布阵。藤原广嗣以隼人为先锋组筏渡河,官军以弩攻击来防守。佐伯常人部下的隼人向藤原广嗣部下的隼人劝降。于是,藤原广嗣军的隼人停止射箭。佐伯常人等呼叫藤原广嗣者十次,藤原广嗣都不应。过了很久,藤原广嗣与敕使卫门督佐伯常人、式部少辅阿陪虫麻吕谈判;
藤原广嗣军的3个隼人跳入河中,游向官军一方,之后藤原广嗣军的隼人20人、骑兵10余人向官军投降。投降者们向官军告知了藤原广嗣军从3个方向包围官军的作战意图和藤原纲手和多胡古麻吕的军队尚未到达的讯息。之后,藤原广嗣军在板柜河之战中战败。
藤原广嗣乘船逃到肥前国松浦郡值嘉岛(五岛列岛),趁机逃到新罗。但到达耽罗岛(今济州岛)附近,船因风向的改变,无法前进。藤原广嗣见此,说道:“我乃大忠臣,神灵不会舍弃我的,神啊,请让风浪平静。”将站铃投入海中;但风浪反而更大,藤原广嗣的船被吹回了日本方向。
740年11月16日(天平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走投无路的藤原广嗣在肥前国的值嘉岛被讨伐军俘虏。
740年11月24日(天平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大野东人将藤原广嗣、藤原纲手斩首于肥前国唐津。
741年(天平十三年),朝廷公布了对叛乱的处分,死罪16人、没官5人、流罪47人、徒罪32人、杖罪177人。藤原广嗣的弟弟们也大多受牵连而被流放。
《大日本史》记载:745年(天平17年),为了镇住藤原广嗣的怨灵,圣武天皇令僧玄昉在筑紫建造观世音寺。第二年,僧玄昉就去世了,当时传说是藤原广嗣的怨灵作祟。天平胜宝年间之初,吉备真备被贬为筑前守、肥前守。吉备真备亲至藤原广嗣的墓前祭奠之。不久,吉备真备为藤原广嗣立祠,请朝廷命名为镜尊庙。
藤原广嗣之乱是奈良时代末期一度掌握政治实权的藤原式家在后来家世中落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