虉草

更新时间:2023-12-27 18:55

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是禾本科虉草属的多年生植物。虉草单生或少数丛生;叶鞘下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叶片平展,幼时粗糙;圆锥花序紧密,无毛或疏被毛,颖脊粗糙,上部有极窄的翼,不孕小花外桴,线形,被柔毛;花果期6-8月。

形态特征

虉草,禾本科虉草属的多年生植物。有根茎。秆通常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40厘米,有6-8节。

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长2-3毫米;叶片平展,幼嫩时微粗糙,长6-30厘米,宽1-1.8厘米。

圆锥花序紧密狭窄,长8-15厘米,分枝直向上举,密生小穗;小穗长4-5毫米,无毛或疏被毛;颖沿脊上粗糙,上部有极狭的翼;孕花小花外稃,线形,长3-4毫米,上部有柔毛;内稃舟形,背具1脊,脊的两侧疏生柔毛;花药长2-2.5毫米;不孕外稃2枚,退化为线形,具柔毛。花果期6-8月。

产地生境

虉草原产地在中国和欧洲,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在北美洲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75-3200米的林下、潮湿草地、水湿处、低温多水的河岸两边和湖边地带。

生长习性

虉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多水的湿地,抗寒性强,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耐干早,再生性好,具入侵性。藕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土壤pH值4.9-8.4的范围内都能良好地生长。在粘土或粘壤土上生长最好,也适应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肥土和受水淹过的潮湿土壤;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沙质土壤上也能生长。虉草抗逆性强,既耐涝,又能抗旱,还能耐寒。在高寒地区能安全越冬。

主要变种

丝带草(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扁平,绿色而有白色条纹间于其中,柔软而似丝带。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有栽培;植于花盆中常刈短其秆,令矮生以观赏其叶片。

繁殖方法

虉草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和根茎分株繁殖。

虉草适应性强,对土壤选择不严格。虉草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中国南方播种在3月中下旬以前,北方可推迟至4月中旬,当地温达到7-8℃时种子能够正常发芽。南方秋播宜于10月中旬之前。种子直播,可开沟条播,沟深为3厘米,行距30厘米,播后覆土1厘米。每亩播种量为2千克左右。

虉草无性繁殖,尤以无性繁殖能力强,因其根系大,根茎横向延伸,其节上能长出新的植株。根茎繁殖更易成活,且便于管理。切一小段根状茎以50厘米的株、行距(行间各穴错开)栽植,覆土深6-8厘米,栽后浇透水,很易成活。

栽培技术

虉草繁殖能力强,种植第二年可形成强大的株丛,第三年即覆盖地面,它的横生茎能把别的植物挤得无法生存。一般无病虫害,因此,田间管理简单,但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灌水,以促进茎叶再生。

虉草的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生命力强,一般每年可刈割3-5茬;在草长高到40-50厘米时,就可以收割喂饲牲畜。亩产鲜草1000-2500千克。

虉草在种子成熟时,种子极易散落,当种子有75-85%成熟时,应及时采收。

主要价值

《中华药海》载,虉草有燥湿止带功效。在园林应用上,虉草可作绿地、道路两侧、林下和林缘的单一地被,也可与其他地被植物配置使用。虉草由于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可作浅水、浅滩、河沿溪边绿化,效果亦佳,是应用广泛的绿化草木植物。

虉草的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据分析,鲜草营养成份含量:粗蛋白质4.89%,粗脂肪2.06%,粗纤维3.19%,无氮浸出物42%,粗灰分5.80%。据试验,鲜草粗蛋白质的可消化率为78%,粗脂肪为5.8%,粗纤维6.7%,无氮浸出物为7.6%。虉草嫩株为优良的饲料。虉草的利用最好是在幼嫩期青饲,也可割制干草或青贮。干草可粉碎后进行发酵,再用来喂大牲畜,还可按比例配制混合料喂猪。虉草除饲用外,其茎秆还可用来编织用具或作为造纸原料。另外,因虉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还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