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证

更新时间:2023-09-14 14:42

虚热证,证名。正气不足所致的热证。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证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或甘温除热,用四物汤、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当归补血汤或补中益气汤等方。

病因

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阴虚虚热证因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见《丹溪心法·发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阳虚虚热证因阳气虚衰而致格阳、戴阳证的真寒假热之象。见《丹溪心法·发热》。《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气虚虚热为脏腑正气虚弱,致气衰火旺,四肢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自汗心烦。血虚虚热证因血虚所致的发热。又名血虚热。由吐衄便血、产后崩漏或饮食劳倦内伤脾胃所致。

临床表现

症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脉细数等。

辨证施治

1.阴虚虚热证

证候: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医碥》卷一)。治则:滋阴降火。主方: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板。或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

2.阳虚虚热证

证候: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则: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

3.气虚虚热证

证候:四肢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自汗心烦。治则:温补中气,甘温除热。主方:补中益气汤。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云:“有气虚热,必兼少气自汗,体倦心烦。”治宜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4.血虚虚热证

证候:肌热,口渴喜热饮,面红外,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证治要点。治则:补气生血清热。主方: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酒洗。治法用四物汤补阴血,而以炙干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之阳,使归依于阴。”或用当归补血汤等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