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5 12:15
虬角就是指将海象牙染成翡翠绿色,它的断面成脑状,密度比象牙大,有一定的手感和质感。这种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只有清代造办处独有,所制产品如烟嘴,勒子,印章,葫芦的小口盖,蒙心,气眼等小物件。清代没落后此手艺流传到了民间,但只有极少数的工匠才会,这种手艺几乎已经失传了。
虬
虬读作qiú
虬是古代汉族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没有角的幼龙。另有“卷曲”之意,如“虬髯客”。
虬角
虬角: qiújiǎo
产地
就是常说的海象牙,海象牙纹理粗糙,一般不适合制作雕刻很精致的大件,经常用来制作印章的章料,随着象牙贸易的严格限制,以及海象野外种群的不断减少(海象对海洋环境的变化也特别敏感,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使很多海象的栖息地受到了污染,以致于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造成绝迹,分布区逐渐缩小。随着人们对海象牙需求量的不断上升,海象狩猎业也在不断发展,狩猎的工具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使海象生存境遇受到毁灭性打击,种群数量急聚下降,已从二、三个世纪以前的数百万头锐减到大约7万头以下),海象牙和象牙的价格正在逐渐持平。
海象牙,英文名称(walrus ivory) 鳍脚目(Pinnipedia) 海象科(Odobenidae)动物海象的长牙(上颚犬牙),一般长0.5~1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大多呈微黄的奶油色,质地比象牙和河马牙粗糙,内芯接近普通骨质。相对密度1.90~2.00,折射率1.55~1.57。波斯人常用于制造剑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常用于制造棋子和珠宝盒。海象牙主要来自北冰洋附近的海域。
作用
提起虬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龙生九子”中虬龙之角。其实,虬角在艺术品市场上就是指海象的牙齿,行内人也有称作“秋橛”。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虬角海上仙山摆件,估价8万至12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0.4万元。广东藏家曾在上海展会展示一幅未经染色完美虬角象棋,颇具收藏价值。
清代中晚期
清代中晚期,犀角来源稀少,常以“虬角”取代“犀角”。清代用“虬角”雕成一些小品器物,作为文案上的陈设清供和把玩品。这件虬角海上仙山摆件是乾隆盛世时耗工费时、不记工本的佳品范例。其雕刻只占三分工,而磨工却占至少七分。每个细小颗粒都需以极微之特制工具打磨成形,旷日持久,以人工之力仿自然天成之样貌,令人叫绝。此类作品传世仅知三件,此为其一,另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件为私人收藏。底座与虬角山子构成蓬莱仙山之意,置于案头,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
在清代晚期,还有将海象牙染成翡翠色的工艺,以其制作的器物一般也只供宫内人员或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享用。清代之后,此种工艺流入民间,但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据说在民国初期的上海,能够拥有一件虬角制成的烟嘴或印章之类的小器物就能够显示出此人的身份和地位较高。到民国中期,因为会这种手艺的人相继离世,这种染色工艺也就失传了,依然无人能为。在拍卖市场上就曾出现过一只使用该染色工艺制作的手镯,虽然没有成交,但也可以看到其与翡翠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