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2:05

虺(拼音:huǐ、h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蝮蛇一类的毒蛇,引申指小蛇,又引申指蜥蜴类的动物,读huǐ;又用于“虺𬯎”、“虺颓”,指疲劳有病的样子,读huī。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虫,兀声。初文作“虫”,字形像一条头向上昂,尾巴翘起来的蛇,战国时期在“虫”的基础上增加声旁“兀”,进而成为形声字。是“虫”的加旁分化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虺。

本义是蝮蛇一类的毒蛇,音huǐ。《诗·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即梦到了黑熊罴是那样粗壮,梦到了花虺蛇是那样细长。

由毒蛇之义引申,“虺”又可表示小蛇。《国语·吴语》记载“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即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小型蜥蜴的外观与蛇相似,长期穴居四肢退化,身体细长如蛇,故“虺”字又可引申为蜥蜴类的动物。《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后用以为典。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虺,虺以注鸣。《诗》①曰:“胡为虺蜥。”从虫,兀声。许伟切(huǐ)详。

【译文】虺,虺用口鸣叫。《诗经》说:“为什么成为虺蜥呢?”从虫,兀声。

【注释】①《诗》:指《小雅·正月》。今本原文:“哀今之人,胡为虺蜴?”孔颖达疏引陆玑说:“虺蜴,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蛇医,如蜥蜴,青緑色,大如指。

说文解字注

㠯注鸣者。“者”字今补。注者,“咮”字之叚借。许用《考工记》文也。梓人职云:以注鸣者。郑云:精列属。与许不同也。上文虽下云“似蜥易”,下文“蜥”下云“蜥易”,则“虺”为蜥易属可知矣。今《尔雅》以为“虫蝮”字。

《诗》曰:“胡为虺蜥。”《小雅·节南山》文。今《诗》“蜥”作“蜴”,“蜴”即“蜥”字也。

从虫兀声。许伟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古文:虫《唐韵》《正韵》许伟切。《韵会》诩鬼切。并音卉。《广韵》:蛇虺。《诗·小雅》: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尔雅·释鱼》:蝮虺。详蝮字注。

又王虺。《楚辞·大招》:王虺骞只。注: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异记》:水虺五百年为蛟。

又姓。《潜夫论》:虺氏,皆子姓也。《唐书·则天本纪》:削越王贞及琅琊郡王冲属籍,改其姓为虺氏。

又人名。《书·仲虺之诰》疏: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又《博雅》:虺虺,声也。《诗·邶风》:虺虺其雷。传: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又《正韵》呼回切。音灰。喧虺。《诗》虺虺其雷,亦读平声。

又《尔雅》:虺隤,病也。《诗·周南》:我马虺隤。

又与螝通。《颜氏家训》:《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后见《古今字谱》是虺字。○按螝当作虺。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