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07 12:06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4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5年5月启动建设,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6月与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一道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0年9月蚌埠高新区部分区域划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合署办公。
2018年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安徽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园区(筹),将其整体并入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到位外资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实现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08%;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财政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30.8%,四年增加两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33.8%,四年增加三倍。园区经济质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通过对昊方、双环、凯盛、环球、昊业、华益等企业不断供地和培育扶持,这些企业纷纷扩大规模、发展壮大。首文碳纤维年产200吨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
华益公司自主设计的两条世界一流生产线全面投产,产品层次和产能均大幅提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导电膜玻璃生产基地。昊方公司汽车空调离合器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5%,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离合器产业基地。
41所依爱电子产业园投产达效,成为全国最大的孵化养殖产业基地。
艾尼科、吉隆光纤、日月电子、祈艾特电子、高华电子、精菱机械、普源离心机等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115户,达822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
金黄山等两家企业纳税超过5000万元,实现纳税5000万元、6000万元企业零突破。
华益等9家企业纳税超3000万元,凯盛等17家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千万元纳税大户较上年增加3户,达17户。百万元纳税企业较上年增加20户,达70户。
大庆南路、汽车城北路、迎河路、长征南路、高新路、中流路、平流路、天河路、山香路等9条道路及大庆南路、长征南路、长青南路、迎河路与中环线交叉口建成通车,实现通车里程8.1公里,是历年来通车里程最长的一年。区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配套和亮化工程加快跟进,基本完成姜桥路以北26.12平方公里开发配套任务。
全年完成土地组卷3600亩,获批1177亩;实施了山香、九龙等区域拆迁,共拆迁房屋14.6万平米,征用土地2000亩,保障了汽车城一期、迎河路、中环线高新区段、小黄山停保场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席家沟、八里沟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兴中路桥建成通车;南片区域影响土地开发利用的8条高压输电线路完成迁改;为入区重点项目配套的四个10KV一级开闭所即将建成投用,提供6万KVA电源容量。实施了姜桥路等道路和梅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新增、改造提升绿地20万平米。
绿地世纪城、君临天下等房产项目快速推进;黄山大道保障房一期建成投用;九年一贯制小黄山学校三栋教学楼主体封顶,将正式投用。
区内公交、商场、超市、菜场等逐步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日益显现
蚌埠国际汽车城、千恩智能、宏鼎贝通、双环电子、凤凰纳米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各类房屋建筑100个单体,面积62.5万平米。其中工业项目48万平米,占77%。
竣工108个单体,面积53.7万平米,增长17%。中烟烟草薄片、中集安瑞科大型压缩机生产基地、41所依爱电子产业园、昊方汽车空调离合器、德豪润达LED封装贴片一期、华新高档酒类包装一期、德重机械、福联重工等近2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竣工厂房面积近40万平米。目前,全区在建工业项目90个单体,面积达60万平米。
德豪润达、华新酒业项目后续工程正加紧建设,今明两年将陆续投产。
蚌埠国际汽车城项目引进知名汽车品牌4S店36家,其中18家开工建设,开工面积23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加速实施。
全年建成30万平米,同比增长20%。上海绿地集团绿地世纪城项目已开工建设70万平米,交房近30万平米。怡景名苑项目建成交付入驻,君临天下项目即将全部建成,锦江新天地开发完成形成了新的小区。
未来几年,蚌埠高新区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围绕三年实现1000亿园区,五年冲刺2000亿园区,财政收入突破30的“123”战略目标,一项目工作为抓手,突出招大引强和创新驱动,大力推荐产业集聚,提升承载能力全力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正当我市重返安徽第一方阵“火车头”。向南拓展发展空间。重点实施长征南路、迎河路、大庆南路三条道路跨中环线向南延伸,汽车城北路、汽车城南路两条道路继续向西延伸,使中环线以南5平方公里区域初步形成“三纵两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土地得以释放。同步跟进完善南部区域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等配套,为南片综合开发和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同时,开工建设黄山大道(大庆路以西)、平流路、天河路、曙光路、山香路南段等道路工程,全年力争新建道路7公里以上。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力争完成拆迁量20万平方米以上,土地组卷3000亩,力争获批2000亩以上。认真实施“绿满珠城”大建设活动,提升绿化总量,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加强美化亮化工作,不断提升园区品位。确保全年大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围绕“三山一河”(张公山、小黄山、燕山和迎河)打造服务产业区的三个重点生活区,不断提升园区综合配套能力。一是优化提升张公山片区功能。加快君临天下、锦江新天地等房产项目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实施美化、亮化和环境整治工程,着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二是加快推进小黄山片区建设步伐。加快绿地世纪城项目开发步伐;全力推进山香、九龙农民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小黄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投入使用;督促已摘牌三宗土地开发建设;引进公交、商场、超市、餐饮、菜场等生产生活配套,加快整体开发步伐。三是启动燕山迎河片区开发。开工建设管委会新政务中心,完成公安技术服务中心建设,谋划引进商住、宾馆、写字楼等城市业态。通过政务中心的建设,带动整个燕山片区综合配套功能的提。产业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根本。我们仍要立足产业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力争在产业集聚、提质扩量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三大创新计划”。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发展计划。重点促进41所、柳工、华益、昊方、双环、安瑞科、凯盛、环球、国威、昊业等重点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围绕现有产业,积极谋划一批50亿元以上产业园;帮助柳工、首文、41所、华益等产业龙头企业高标准做好发展规划,支持其尽快形成牵动性产能,带动全区产业加速集聚。二是实施中小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瞄准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孵化培育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研究加快其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把把普源离心机、凤凰滤清器、精菱机械、道生光纤、日月电子、高华电子、祈艾特电子、千恩智能等企业培育成为“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三是实施创新型企业上市计划。对昊方、环球、凯盛、双环、昊业等有能力上市融资的重点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其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好拟上市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储备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有5家以上企业能够通过主板、中小板或地方股权托管交易系统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2018年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安徽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园区(筹),将其整体并入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0年12月9日,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2021年12月,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其中,考核评价排名居前列的开发区名单中包括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