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目菊

更新时间:2024-09-23 11:20

蛇目菊(学名:Sanvitalia procumbens Lam.)是菊科、蛇目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具细棱无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和中部叶有柄,上部叶少有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生于枝端,梗纤细,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稍短,为线状长椭圆形,内层总苞片卵圆形;果线状长椭圆形,稍弯曲,无翅,无芒;花期6-8月。全花好像蛇的眼睛,故名“蛇目菊”。

植物学史

全花好像蛇的眼睛,故名“蛇目菊”。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平卧或斜升多少被毛;叶菱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2.5厘米,全缘,少有具齿,两面被疏贴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顶端,径约1厘米;总苞片被毛,外层总苞片基部软骨质,上部草质;雌花约10-12个,舌状,黄色或橙黄色,顶端具3齿;两性花暗紫色,顶端5齿裂;托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麦秆黄色;雌花瘦果扁压,三棱形,顶端具3芒刺;两性花瘦果三棱形至扁,暗褐色,顶端有2刺芒或无刺芒,边缘有狭翅,外面有白色瘤状突起或无小瘤而成细纵肋。

生长环境

喜阳光充足,耐寒力强,耐干旱,耐痞薄,不择土壤,肥沃土壤易徒长倒伏,凉爽季节生长较佳。蛇目菊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但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分布范围

蛇目菊原分布于美国中西部温带地区,中国贵州、福建、山东、上海、香港等地区广为栽培。

栽培技术

自然条件

蛇目菊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强,喜日照充足、凉爽高燥的环境条件。其幼苗较耐寒,而不耐酷热。生长不择土质,耐瘠薄,以沙质上壤为宜。在肥力过强的土壤中生长,反而会因枝叶徒长而影响开花。它们的种子发芽率高,能大量自播繁衍。

整地

整地时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千克,氮磷复合肥20千克、尿素5千克。做垄宽60厘米,沟宽40厘米,高 20-30厘米的垄,覆80厘米膜,整地要在定植7-10天完成。

定植

定植时,苗龄期要求40-45天左右,当大部分的幼苗在4叶1心时方可定植。每垄双行,株距30厘米,三角形法定植,亩保苗4000-4500株。定植后即可浇定植水。定植后发现死苗,立即补栽。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天山雪菊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在营养生长期至现蕾期结合浇水亩追施氮肥5-10千克,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地面不能有积水。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俗称“打头”),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稍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后,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稍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采收加工

采花时间:每天早晨露水已干时进行,这样水分少,干燥快。每隔5-7天采摘一次。

采收标准:花朵大部开放、红黄相间、花瓣平直、花心展开、艳姿绽放,即可采摘。

采摘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花柄,向上折断。采下的鲜花立即干制,切忌堆放。

加工(干制):采回鲜花,应及时放于房间的竹帘或其他晾具上阴干,疏松铺开,只能铺一层,每天应进行翻动,用手翻,切忌剧烈翻动,以免影响品质。晾晒7- 12天收起,贮藏数天后再晾晒1-2天,花心完全变硬即可贮藏。有条件的可机械烘干。

主要价值

观赏

蛇日菊宜作花坛、路边等整形布置,如选用矮型品种效果更好。因蛇日菊株花期较长,故最适于坡地、草坪四周等较大面积的自然式地被栽植。用于花境从植及切花也很适宜。

药用

【性能】甘,平。归脾、胃、肝经。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应用】主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成分】根含十三碳-11烯-3、5、7、9四炔、黄酮甙等。

繁殖方式

蛇目菊的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亦可用嫩枝扦插。

若采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可提早于3-4月份在温床上进行条播,或者在温室内盆播。播种后,覆土、浇水,保持18-21℃的温度条件,1-2周之后可出齐苗,再经过间苗、移植,至5月初就可在露地定植。也可4月底在露地直接播种,出苗后再逐渐疏苗。秋播则在9月份进行,幼苗在冷床或阳畦越冬,于翌年春季开花。

在夏季,剪取嫩枝作插穗进行扦插,容易生根成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