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8 19:47
蛛网定理是纯粹竞争条件下,某些产品价格和供求变动周期循环现象所揭示的经济特征的理论概括。由供求曲线反映出这些产品不同时点上的价格、产量和需求量关系时,其形似蛛网,故此得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生产者都按当前价格安排生产,并不是中途改变,由于当前市价由前期产量和需求量的关系而定,同时也决定下期产量,因此其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并趋于均衡;(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向非均衡方向发展;(3)供给弹性等于需要弹性,价格和产量始终按同一幅度波动。这一定理对一些有机构成低,易于转产的产业的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①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蛛网向内收缩,称“收敛型蛛网”。
②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如图2所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 “蛛网不稳定条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
③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即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如图3所示。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蛛网为“封闭型蛛网”。
蛛网理论的应用 蛛网理论的提出,即用弹性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用蛛网理论解释生猪和玉米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及其波动,提出了著名的“生猪——玉米循环”模型。这个模型指出:因为玉米是生猪的主要饲料,生猪的价格会影响到玉米的价格。当玉米价格发生变动后,又会影响下一年玉米产量,玉米产量变动后,又会影响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生猪的价格,生猪的价格变动又影响生猪的产量。如此等等,直至趋向一个长期的均衡,即玉米和生猪的价格和产量相对稳定下来。这是历史上运用蛛网理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