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03:32
浮石指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能浮于水面,故称浮石,又叫江沫石(因形得名)。
浮石不仅可以广泛用于建筑、园林、纺织业、制衣厂、服装及牛仔服装洗水厂、洗漂厂、染整厂等行业,还是护肤、护足的佳品,可以有效的去除皮肤上残留的角质层。国内许多浮石企业依托丰富的浮石资源研制开采加工浮石系列产品,其产品以天然原料“火山石”为主,百分之百纯天然绿色产品,选料精细,价格优惠,保证质量、规格齐全、供货及时可靠,享有良好声誉,也有的企业从事浮石矿开采、建有破碎、浮石砌块空心砖、磨脚石、轻质骨料等,从基本的产品延伸到建筑建材系列。
浮石又称轻石或浮岩,容重小(0.3-0.4)是一种多孔、轻质的玻璃质酸性火山喷出岩,其成分相当于流纹岩。此处的浮岩是由于熔融的岩浆随火山喷发冷凝而成的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浮石表面粗糙,颗粒容重为450kg/立方米,松散容重为250kg/立方米左右,天然浮石孔隙率为7l.8—81%,吸水率为50-60%。因孔隙多、质量轻、容重小于1克/立方厘米,能浮于水面而得名。它的特点是质量轻、强度高、耐酸碱、耐腐蚀,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的产品。
中国浮石资源十分丰富,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质量较好,喷发年代较新,多产于沿海地区。水浮石,俗称蜂窝石、江沫石、浮石,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石上空隙九曲回环,似人状物,形状奇特,时有山峰峻峭、悬崖惊险之态。石体吸水性很强,易长苔藓,可雕琢加工,也是适宜制作盆景的山石之一。
水花(《本草拾遗》),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东医宝鉴》),浮海石(《玉楸药解》),浮水石(《医林纂要》),羊肚石(《药材资料汇编》)。
⒈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⒉《嘉祐本草》附于“石蟹”下。
⒊《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⒋《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按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当其凝固时散发出多量气体而成的多气孔石块,以上文献所述与此相符。
浮石(《千金方》) 非晶质。一般为白色、浅灰色,偶尔呈浅红色。具有标准的多孔构造,形似蛀窠,有时具管状构造。表面暗淡或具丝绢光泽。性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为火山喷发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质构成,偶含少量结晶质矿物。
①脊突苔虫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动物。雌雄同体。群体常呈树枝状。个体很小,为囊状。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形成群体之骨胳。体前端有口,口缘有马蹄状的突起,其上生多数触手。消化管屈曲成U形,肛门亦在体之前端。常附着于海滨岩礁上。分布中国南方沿海各地。
②瘤苔虫与上种近似,群体呈肿瘤状,淡黄褐色。常附着于海藻、柳珊瑚、岩石上。分布同上。
采集
①浮石全年可采,以夏季为多。自海中捞出,晒干。②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胳 6~10月间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砂,晒干。
药材
①浮石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7厘米,有的可达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灰白色或灰黄色。
质硬而松脆,易砸碎,断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淡。以体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义》) 为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胳,一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黄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味微咸。二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厘米,多为碎块。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直径约4毫米。先端钝圆,极少折断。气味同上。产浙江、福建、广东。
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铝、钾、钠的硅酸盐所成,亦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因多采自海水,则亦可能含有氯、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石花主要为,并含少量的镁,铁及酸不溶物质。
炮制
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
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朱震亨:咸。
③《纲目》:大寒。
归经
入肺、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肾。
功用主治
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遗》:主渴。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治淋,杀野兽毒。
④《本草衍义》:水飞,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
⑥《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⑦《本草正》: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症,利水湿。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水飞点眼。
宜忌
虚寒咳嗽忌服。《本草从新》:多服损人血气
选方
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
(《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⑤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⑧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济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济方》没药散)
⑾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签茶一般,日用二服。
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儒门事亲》)
名家论述
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②《本草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尔朱先生,不知其名,蜀人。一天,他遇见一个异人给了他一药丸,尔朱想马上服下去,异人对他说:你要是今天服下去,就会死,要看见浮石才能服,那样才能得道升天。从此以后,尔朱看见石头就投入水中,看是否会浮起来。别人都认为他疯狂了。但他却坚定信心,直到有一天他在涪江上遇见一个姓石的船翁,他豁然醒悟异人的浮石之说,他立刻将药丸服下,就得道成仙了。
五代史补云,尔朱先生,忘其名,蜀人也。功行甚,至遇异人与药一丸,先生欲服,异人曰:今若服必死,未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先生如其教,自是每遇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纪人,皆以为狂,或聚而笑之,而先生之心愈坚。居无何因,游峡上,将渡江,有叟舣舟[1]相待,先生异之,且问:叟何姓氏?对曰:石氏。此地何所?答曰:涪州。先生豁悟,曰:异人浮石之言,斯其应乎。遂服前药,即轻举。
按李石续博物志,尔朱先生伪蜀广政中,饮酒食猪脏,渝川剌史谓其幻惑,以竹笼沉之江,至夔为渔人所得上升。 又按张商英尔朱仙传,先生名通微,自号归元子。一日遍游成都、新都、广都间,至暮仍还丹室。有日游三都,夜宿金鸡之谚。东坡志林云,尔朱道士客涪州,爱其所产丹砂,虽琐细而皆矢镞状,莹彻不杂,土石遂止。炼丹数年,竟於涪之白石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