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5:13

蜮,汉语二级字,读作蜮(yù),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鬼蜮(喻阴险的人)。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木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字形结构

异体字:魊

首尾分解查字:虫或(chonghuo)

汉字部件分解:虫或

汉字部件构造:虫戈口一

音韵参考

上古音:职部泥母,niu?k

广韵:雨逼切,入24职,yù,曾合三入蒸云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粤语:wik6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雨逼切《正韵》越逼切,𠀤音域。《说文》短狐也。《诗·小雅》为鬼为蜮。亦作𧌒。《春秋·庄十八年》秋有𧌒。《注》蜮,短狐也,《本草》谓之射工,盖以含沙射人为灾。《五行传》曰:𧌒如鼈,三足,生於南越,一名射影。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或谓含沙。射人,入皮肌,其创如疥。服虔云:徧身濩濩或或,故为灾。《公羊传》𧌒之犹言惑也。

又山名。《山海经》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又与魊通。《张衡·东京赋》况鬾𧌒与毕方。《注》《汉旧仪》曰:魊,鬼也。魊、𧌒古字通。

又《韵会》获北切,音或。义同。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蜮(yù):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又名射影,射工。

详细解释

蜮(yù)

【名】

(形声i。字从虫,从或(yù),或亦声。“或”指“国”。“或”和“虫”联合起来表示“国虫”。本义:一国的最大害虫。转义:鬼名。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说明:古代国家林立,各个国家因地理气候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危害性动物。这种一国特有的危害性动物就叫“蜮”。例如草原国家最大的危害性动物是狼,山区国家最大的危害性动物是,南方国家最大的危害性动物是蛇,北方国家最大的危害性动物是,等等)

1.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同本义)

汉朝(“光武”二字衍)中平年间(公元184年—189年),有一种怪物生活在长江之中,它的名字叫“蜮”,又叫“短狐”,能含沙射人。被它射中的人,就会全身抽筋、头痛发热,严重的甚至死亡。长江边上的人用方术治它,就在肉中找到了沙石。这就是《诗经》所就的“你如果是鬼或是蜮,那就不堪入目”中的“蜮”啊。民间把它称为“溪毒”。古代的儒者认为男女在同一条河川中洗澡,淫乱的女子占了上风,那淫乱的元气就会产生这种怪物。

原文:

汉光武中平中,(编者按:中平当为中元,因光武无中平年号。或光武为灵帝之误。)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江人以术方抑之,则得沙石于肉中。诗所谓“为鬼,为蜮,”则不可测也。今俗谓之“溪毒。”先儒以为男女同川而浴,淫女,为主乱气所生也。《搜神记》

为鬼为魊。——《诗·小雅·何人斯》。传:“短狐也”

蜮伤躬只。——《楚辞·大招

又如:蜮势鬼形(形容像鬼怪般凶恶吓人的样子);蜮祥(灾变将至的征兆);蜮射(蜮含沙射人为灾,使人得病)

2.一种食禾苗的害虫。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吕氏春秋

3.传说是躲在水里能暗中含沙射人的动物。因此比喻暗中害人的阴险分子。

如:鬼~伎俩

方言集汇

粤语:wik6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wet7[客语拼音字汇]ved6,[海陆丰腔]wet7,[客英字典]vet7

蜮的英文翻译

1.a fabulous tortoise-like creature, the sand cast out of whose mouth is believed deadly to humans

被引用情况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

作者: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相关词语

蜮射、蜮民、蜮祥、蜮党、魆蜮、溪蜮、为鬼为蜮、水蜮、射蜮、魃蜮、含沙蜮、鬼蜮伎俩、虺蜮、鬼蜮、鬼蜮伎俩、黑蜮蜮、蟊蜮、黾蜮、螟蜮、蛇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