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6 15:13
雌
体长3.5-4毫米。体色变化很大,大部分个体赤褐色,单眼区、复眼,上颚齿、触角背面、后胸、并胸腹节(除前侧角黄褐色)、腹部第一、二背板中央近四方形的斑纹、第三或第三、四背板中央的2个小斑(或合为一)和爪及产卵管鞘均黑色或黑褐色。个别完全无黑斑。翅透明,具紫色闪光;翅痣淡黄色,翅脉淡褐色。头、胸部光滑,具细毛;上颚与唇基间有近圆形的口窝,无后头脊;中胸盾纵沟伸至后缘中央,沟的后半段生有长毛;并胸腹节两侧光滑,中央有粗隆线。腹部第一背板梯形,后半中部隆起,且有皱纹;第二背板中央亦有粗皱。产卵管鞘稍短于后足胫节。
雄
茧圆筒形,长4-6.5毫米,雌蜂的茧较大,灰黄色或淡黄褐色;质地坚韧。一般10个小茧,多达15个小茧紧密地结成一条排于稻茎内;小茧难以分开。
该种寄生于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二点螟(粟灰螟),据记载亦寄生于稻螟蛉和红铃虫。该蜂在江苏、浙江是稻螟最常见的寄生蜂。蜂产卵子螟虫幼虫体表,孵化后即在体外取食。在浙江,6月份幼虫期为4-5天,成长幼虫淡绿色,体长7-8毫米,体表多疣状突起,结茧至羽化7天,未给食时寿命为6-7天,一螟虫上羽化蜂数,最多15头,最少7头,平均10.75头。在稻桩内结茧越冬,茧内虫期尚不明。在浙江东阳3月16日即见成虫,在杭州一般于4月上中旬羽化,羽化后旋即寻找寄主寄生。因此,在稻桩内的越冬代螟虫的寄生率很低,而转株到大、小麦田的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上则高得多,可达到60%左右。
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