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中毒

更新时间:2023-05-30 17:35

蟾蜍中毒,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进食煮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服用过量的蟾蜍制剂,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

发病机理

蟾蜍毒的主要成分: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尚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麻的作用;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缩血管和升压作用;吲哚烷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样作用。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0.5-1小时,主要症状为:消化系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休克;呼吸及循环系统: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心电图可出现类洋地黄中毒的ST、T改变及传导阻滞。重者可导致阿-斯氏综合征、呼吸和循环衰竭;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惊厥;蟾毒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偶有剥脱性皮炎。

诊断

误服蟾蜍或过量服含蟾酥中药者。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应考虑蟾蜍中毒。

治疗

排除毒物按中毒的一般原则处理,对症处理,出现类似洋地黄中毒症状,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稀释的氯化钾;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补充液体,止惊。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者作相应处理。如眼沾污蟾毒,可用紫草汁滴眼或冲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