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22:20
①当血糖浓度达到8.9~10 mmol/L时,便可从尿中排出。这个范围称为肾排糖阈值。
②当血糖低于3.8mmol/L时,或由于过度兴奋、激动时,均可刺激延脑第四脑室“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这种兴奋传至肝脏,使部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另外,刺激交感神经有同样的效果。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时,神经冲动发出的信号减弱,于是糖原分解减慢。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浓度有调节作用。大脑下部的下丘脑接受神经信号,分泌皮质释放因子,通过血液运到靶腺体肾上腺皮质,使糖原异生加强,血糖增多。糖原的分解与合成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因素。
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可降低血糖。若胰岛素供应不足,则抑制糖原合成及葡萄糖氧化使血糖升高。其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诱导葡萄糖激酶合成和加强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使葡萄糖分解。因此,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缺乏己糖激酶。不能使葡萄糖磷酸化使葡萄糖穿过细胞膜逸出,造成高血糖及糖尿病。
2.肾上腺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可激活肝中糖原磷酸化酶使糖原分解,还有诱导肝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及果糖二磷酸酶的合成促进糖异生作用,使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上升。
3.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促使血糖升高,因为它具有抗胰岛素及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的作用。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阻碍肌糖原氧化,促进肝糖原合成,其主要原因是使胰岛素作用减弱,促进有关糖的异生作用的酶的合成,阻止糖的氧化分解。
4.甲状腺素可促进糖的异生作用及糖原分解,并能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使血糖升高。上述激素均为水溶性的物质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因此作为第一信使与膜表面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信使分子cAMP形成,cAMP作为第二信使使细胞内一系列酶激活,最终导致糖原分解与合成速度的变化。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控制了血糖的恒定。
1、气候因素:寒冷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2、睡眠不好:睡觉睡得好不好,也会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失眠的话,那么他第二天血糖可能就很高。
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
6、饮食不节制: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
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
8、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
9、情绪变化:人体内存在多种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都可以升高血糖,但可以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岛素。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种蛋白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血中葡萄糖或氨基酸浓度高时,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分子量为35OO。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食用高糖食物后其分泌则减少。
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种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方面通过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方面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作用于肝脏加速糖原分解和其它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血糖浓度升高。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另—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运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方面能促进肝脏、肌肉等处合成相应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另—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共同起拮抗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
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常见原因: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导致血糖的来源减少。
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甚至惊厥和昏迷。
出现症状的原因:血糖浓度低,细胞供能不足,特别是脑细胞供能不足。
措施及作用机理: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起到补充血糖的作用。
常见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
症状: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
出现症状的原因:
(1)葡萄糖进入细胞和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肝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增多,出现高血糖。(2)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肌饿而多食。(3)肾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高,水分重吸收减少,出现多尿。(4)高血糖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而多饮。(5)糖氧化供能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⑴ 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激素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⑵ 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其次是接受神经调节。其神经调节过程如下:
① 血糖浓度升高-----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肝脏,骨胳肌脂肪组织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降低.
② 血糖浓度过低-----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肝脏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升高.
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① 拮抗作用,这并不是指“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两者在调节血糖浓度上的作用表现。
②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句话的理解是:在血糖很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但在血糖未到一定值时还不致以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此时胰岛素处于较低水平。而当血糖升高到一定值时,由于胰岛素是唯一的能降血糖的激素,因此胰岛素会增加。
寻找血糖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