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4 10:16
行为公益,是由“心公益”民间组织提起的一种概念,是公益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通过个体或者群体之间以公益行动的方式,通过记录视频,照片的方式传递公益信念,为了更好的传递公益信念。如今却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公益传递方式,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但是随时间推移,公益范围扩大,已经远非单纯的捐款捐物,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以“行为公益”的方式向社会呼吁公益之心,行为公益已经被很多慈善机构广泛应用。
一方面,它是公益慈善事业组织形式开展方式的一大创新,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会有扩大的作用和增强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行为公益”的组织监管、活动监管都是新的课题,而且在“行为公益”的发展中,组织者、发起人,怎样使公益行为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更加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开透明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产生资金募集和使用行为的公开与社会监督,这些也是新的课题。
公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将公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无处不在、人人可为的社会自觉行动,才能彰显出公益原有的本质,才能让更多的人因接受公益而受助,因参与公益而受益。在全民公益时代,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人们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公益网站等途径,通过直接参与、捐赠、公益广告、公益歌曲等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在中国古代,倡导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国内社会曾经流行过“公益是富人的专利”的说法,很多人永远盯着富人,看不到自己的力量,这其实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公益。著名学者于丹指出,公益应该成为一种公民习惯。“每个人都有卫生习惯,每天起床要先刷牙;每个人也都有着环保习惯,看到路上有废纸,会顺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那么公益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它并不应该是在突发情况下才会呈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而应该是一种做惯了的、发自内心的常规的反应。当每个人公益行为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懂得了感恩。”时代的公益观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现如今,随着全民公益理念的树立和不断成熟完善,“全民公益”也逐渐向“全民得益”转变。
2018年5月20日,腾讯公益首届“行为公益季”活动温暖落幕。“
2019年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哈尔滨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参加“爱在龙江”公益徒步活动,他们用徒步这种行为公益的新方式,为环卫工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慰问。
2019年月7月10日,在腾讯公益思想汇第二期暨公益圆桌派第九期上,来自中粮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信、中国铁建、中建装饰集团、中国平安等央企和大企业的十多位代表,围绕“大企业如何玩转行为公益”的议题,展开了生动的探讨和思想碰撞。
2022年,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发布【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文明行为公益广告。
2023年,阿里巴巴公益“人人3小时”平台推出2023「行为公益合作计划」。
2023年9月10日—9月16日,贵州茅台和中国青基会依托腾讯公益平台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3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行为公益专场活动,继续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捐助,帮助更多学子圆梦大学,让有志青年得以在新的起点勇敢前行、追逐梦想。
企业做公益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担当,也是一种社会爱心回报,同时还是社会财富的回归。企业公益运作过程中,奉献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公益精神。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选择与相应的公益组织相结合,选择良好的公益运作模式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过去,企业与一些公益组织的合作,大都是进行资金投放,至于这些公益资金以后投资计划、投资渠道等怎样操作,主导权完全掌握在公益组织手里,公益组织“说了算”往往导致企业宣传的弱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盈利生存。要将不盈利的公益和有盈利需求的企业有机结合,就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创新,最终形成受益对象、公益机构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公益模式。这种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公民因公益而受益,公益机构完成公益服务,企业间接获取品牌效应。心公益推行的“储值式”公益运作模式,正好满足了以上这些特点。
在营销战略同质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到了通过公益运作模式来开创品牌传播的新途径。企业在真心做公益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美誉度。美誉度是企业品牌走向忠诚度的关节点,公益则是这个关节最好的嫁接。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公益是企业产品免费营销。而“储值式”公益运作模式在企业进行定向投放后,完全可以做到“定向定投”、“我捐我用”,无论是短期规划,还是中长期发展,在企业发展与公益责任践行上都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