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9 10:34
表(拼音:biǎ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由“毛”和“衣”组成,指野兽毛皮制成的外衣。古人穿衣习惯让有毛的一面朝外,于是“表”由用野兽毛皮制成的外衣引申为外部,外面,用于人,则指容貌、风度等。由外部、外面又引申为不是主亲、隔一层的意思,如表兄、表姐等;由外部、外面又可以引申为动词,指使显示、使在外面,即表示、显示;由显示的意思又可引申出夸赞的意思,如表彰、表扬;由表彰又可引申为榜样,如表率。“表”还指古代用来测量太阳影子长短的装置,即圭表。现代的计时器也叫做表。“表”字在表示钟表义时,又分化出“錶”,汉字简化时又将“錶”简化为“表”字。
“表”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写作图1(隶定作“𧘦”),小篆(图2)与这种形体基本一致。字的上下构成“衣”字,中部为“毛”。“表”本指人身上外加的上衣,一说皮袄有毛的一面。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说:“以皮为裘,毛皆在外,故衣毛为表。会意。”段玉裁也说“表”是会意字,并且“毛亦声”,是形声兼会意。大约到汉代,“衣”字上部与“毛”结合成“龶”,就是“表”。按照《说文》据义归部的原则,“表”归“衣”部;现代已经很难从字形上看出其归“衣”部的原因了。按现代主要据字形归部的原则,“表”字按起笔归在“一”部。
“表”字的字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是以“外”为核心义素的各义项。作为名词而言,是由其本义引申出来的泛指外表,与“里”相对,如“表面、外表、仪表、表现、一表非凡”。作为动词而言,第一个用法就是“表达”,即把思想情感等陈述显示出来;由此进一步引申,就是彰显、显扬之义,如“表演、表现、表扬”。与此相关的意思均是由“外表”这一名词词性引申而来,主要表达的就是将事物或者某种特质展现于外。中医称“发散风寒”为“表”,也属于这一类。除此之外,动词还有濒临的意思,如《子华子·晏子问党》:“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隅。”与文学艺术欣赏有关的还有等同于“裱”之义,就是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把字画或书籍装起来,或加以修饰,使美观耐久,欧阳修《归田录》:“装璜匠,恐是今之表背匠。”
另一类是指用于测量某种量的器具,如“钟表、手表、水表、电表”等。“表”作为计量工具,最早是指计时的工具,就是“圭表”的一部分。“圭表”由两部分组成,有刻度的底座(圭)和与底座成直角的一根直竿(表)。通过观察日光下竿影的长短对应的刻度来计时。
通过观察日影变化来计时,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业社会是最普遍的计时方法。《周礼·夏官·大司马》:“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这里说的“表”是古代立在井田中作为界标的木柱。名之曰“表”,是说这种木柱的作用是“表明、指示出”田地的界限。在计时的功能上,圭表与这种田头的标木是相同的。为了准确地观测日影,要求“表”直而不偏斜,才能成为标准,由此引申有“正直;表率”等义。如《世说新语·赏誉》:“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当代仍在用的“为人师表”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把金属制的计时器也叫做“表”,这一意义也用“錶”。“錶”现在是“表”的繁体,不过这个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很小,仅表示一种比钟小且可随身携带的计时器。根据其字形可以看到其实就是在“表”字基础上增添了义符“金”,如此一来,该字用法和金属有关,“錶”的造字本义也很好理解,就是金属制的计时器。此字的兴起使用比较晚。1947年出版的《辞海》在“錶”的注释中写作:“计时之‘表',俗书作‘錶'。”仍把“錶”当作“表”的俗字。如今“錶”简化作“表”。
战国包山楚简中也有一个“錶”字(图A),这个“錶”并不是表示计时器的“錶”。从东汉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康熙字典》,历代的字书、韵书都未见“錶”字。
从计时引申到计量其他的量,“表”可以组成很多复合词。除计时计量的“表”之外,还有“华表、碑表、墓表”等“表”,无论这种“表”出现在什么地方,它们共同的一个作用就是“表明、指示出”某种事物。据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jié)槔,大路交衢皆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纳谏也,亦以表识(zhì)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华表的几个作用,一是在几条路的交叉口,起路标的作用。华表的第二个作用是表示君王的开明,允许百姓进谏,其中的典故是尧树立“诽谤之木”,让百姓把骂他的话刻在上面。第三个作用是计时,正午时分竿影最直、最清楚,故称之为“交午木”。“碑表、墓表”则是“墓门题示之石”。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八】【衣部】陂矫切(biǎo)
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𧞧,古文表从麃。
“上衣也”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论语》:“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孔曰:“加上衣也。”皇云:“若在家则裘葛之上亦无别加衣。若出行、接宾客,皆加上衣。”当暑絺綌可单,若出不可单,则必加上衣也。嫌暑热不加,故特明之。《玉藻》:“表裘不入公门。”郑曰:“表裘,外裘也。”(外裘,今本作外衣,误)。禅絺綌外裘二者形且亵,皆当表之乃出,引伸为凡外箸之称。
“从衣毛”注:会意,毛亦声也。陂矫切,二部。
“古者衣裘,故㠯毛为表”注:说从衣毛之意也。古者衣裘,谓未有麻丝,衣羽皮也。衣皮时毛在外,故裘之制毛在外,以衣毛制为表字,示不忘古。
“古文表,从麃”注:麃声。
陂矫切,上小帮 ‖ 表声宵1部(biǎo)
表明也。亦笺表。《释名》云:“下言于上曰表。”《说文》作𧘝,上衣也,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也。又姓,出《姓苑》。陂娇切。四。
【申集下】【衣部】 表;部外笔画:3
古文:𧘝、𧞧、𧜫
《唐韵》陂矫切。《集韵》《韵会》《正韵》彼小切,并音䔸。《说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异。《书·毕命》:表厥宅里。傅:表异其宅里。
又标也。《晋语》:置茅蕝,设望表。注:谓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
又笺表。《释名》:下言于上曰表。蔡邕《独断》: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
又《韵会》:杪也,末也。
又表表,伟也。
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表氏县,属酒泉郡。
又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贡。
又《集韵》俾小切,音褾。义同。
又𤰞遥切,音飇。识也。
又《韵补》博举切。《前汉·班固叙传》:春秋之占,咎徵是举。告往知来,王事之表。
“龶”窄、小,“𧘇”宽、大。“龶”,三横长短不一,下横较长,在横中线上侧,竖笔在竖中线左侧。“𧘇”,首笔撇从横中线起笔;㇙(竖提)的提尖过竖中线;末两笔短撇和长捺都从横中线下侧起笔,捺脚超出上部。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